鸟瞰香日德镇上柴开村。本报记者 吴占云 张多钧 摄
编者按
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为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西藏日报、青海日报、四川日报联合开展纪念“两路”建成通车70周年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访“两路”沿线,讲述“两路”生动故事,宣传各族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弘扬“两路”精神谱写的信念之歌、奋斗之歌。今日起,推出“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许多人以为青藏公路进藏的起点在格尔木,殊不知距都兰县府驻地60公里处的香日德镇上柴开村才是真正的起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党支部书记白文君对记者说:“当时驻藏大臣进藏、西藏官员进京都要经过香日德,包括文成公主进藏时,都曾在这里休整补给。”
8月26日,青藏线联合报道组从格尔木出发,沿着109国道一路向东,进入了柴达木盆地的绿洲——香日德镇。
香日德镇,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境东部,因海拔较低,水源较充足,所以植被生长良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据统计,全镇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林木覆盖率达15%,素有“绿色司令部”“柴达木粮仓”之称。
在香日德镇上柴开村,在青藏公路开始的地方,腿脚不便的82岁老人史正章,带着我们一起聆听那一声声逐渐远去的驼铃。
穿越历史的驼铃声
历史上的香日德镇作为柴达木盆地行政中心,是柴达木盆地的绿洲,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南线青海境内经济文化重镇,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千年之前,驼铃声就在这里响起,70年前,也正是从香日德响起的驼铃声,响遍了青藏公路建设工地。
1951年8月,十八军独立支队在香日德举行向西藏和平进军的誓师。骆驼、牦牛等组成的运输队伍随军进藏。两年后,西藏运输总队组建,大本营同样设在香日德,运输总队政委正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似乎一夜之间,香日德这个小镇就聚集了几千峰骆驼,一眼望去全是驼峰。”白文君说,村里老人这样跟他回忆当时的场景。
驼队向西藏运粮的同时,运输总队探路队执行向拉萨探路的任务。根据探路所获的资料,确定了从香日德出发经格尔木、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直至拉萨的路线。
青藏公路修建时,香日德成为物资、人力、驮畜汇集枢纽,也是青藏公路最大的后勤保障基地。从香日德出发的驼工,也积极投身到青藏公路的修筑中来。
时光流逝,转眼间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已经70年,作为青藏公路最大的后勤保障基地的香日德镇,70年的发展变化已深深镌刻在老人的生命中,82岁的史正章就是健在的这些老人中的一员。
风雪苍茫运输线
记者见到史正章时,他正盘坐在自家小院一把考究的木椅上,和老伴乐呵呵地看着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回忆往日时光,史正章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自己甚至忘记了年龄。“搬到香日德已经70多年了,如今政策好、生活也好,等身体好一些,还想到处走走看看呢。”史正章说。
1953年,11岁的史正章同父母、妹妹一起,离开湟源老家,赶着驼队,驾着木车,踏上了前往香日德的路。
“从湟源购置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和农产品,跟着驼队、马帮赶到香日德,然后换取皮货和畜产品,从中赚些差价。”虽然当时年龄不大,但对父亲的职业,史正章记忆清晰。
1953年4月,中共西北局受命在兰州组建西藏运输总队,总队位置设在香日德,委派王宝珊任总队长,慕生忠任政委,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运输总队在香日德正式挂牌成立。
运输总队其实就是骆驼运输队,他们在很短时间里,从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征集了2.8万峰骆驼,而当时全国的骆驼总量也不过20万峰。可以说,这次征集了当时全国十分之一的骆驼。与此同时,还征集了2000多名驼工。
运输总队把骆驼与驼工编成队,一名驼工平均赶10峰骆驼,一峰骆驼驮150多公斤粮食和物品。骆驼队还带着自己的行李和清路用的铁耙。每三四个月,在1000多公里的风雪运输线上往返一次。
由此,香日德,成为向西藏组织和运输物资的大本营和出发地。
繁忙的青藏公路
几乎是同时,史正章的父亲决定移居香日德。
如今,从湟源出发到香日德,沿着高速公路不过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当年史正章一家足足走了一个多月。每天早上5点出发,中午停下搭帐篷喂骆驼,再继续前行,直到天黑看不见路才能休息,第二天一早接着出发。年幼的史正章走了一周便消磨完内心的期待,他开始想念湟源的家乡和玩伴。
然而父亲的决定不容置疑,作为家中长子,虽然年幼但依旧得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喂骆驼,每天扎下帐篷后,史正章都得和大人一起喂骆驼。
牵着骆驼到水草茂盛的地方,看着骆驼悠然地吃草,史正章说那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那条路太难走了。”儿时的记忆有些模糊,但史正章依旧记得走过的路,彼时青藏公路还未开始建设,湟源、茶卡、香日德这条路线虽已有道路,但都是解放前修建的,路窄坑多,泥泞难行。
史正章总说自己是和青藏公路同生共长的,他见证了西藏运输总队在香日德的辉煌,成千上万的骆驼聚集在香日德,每天源源不断的物资从汽车上拉来,转运到驼队再运进西藏。
“当时的香日德,到处都是骆驼,到处都是物资,运输总队的大院里,物资堆得有好几层楼那么高。”
年幼的史正章不会知道,当年,全国80%的骆驼集中在了香日德镇。据现存的西藏运输总队文档资料显示,在三次进藏过程中征调到香日德镇的骆驼超过十万峰,占到当时全国骆驼数量的80%以上,驼铃声声今犹在。
70年前,筑路大军舍生忘死,踏过戈壁,蹚过河流,翻越雪山,冲破重重难关,筑成“天路”,保障了祖国的边疆稳定。
70年间,史正章在香日德成长、成家、安度晚年……对他而言,青藏公路无疑改变了他的一生。
“如果不是青藏公路,我的父辈不会来到香日德,如果不是青藏公路,我们后来的日子不会过得像今天这样幸福。”史正章感慨:“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至今没有去过西藏,没有沿着青藏公路走一走、看一看。”
70年后的今天,香日德镇在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破浪前行。
修道路、引资金、招人才、美环境……“有凤来仪,卧于林中”的香日德,乡贤回村、资金进村,凤鸣声声中,新的历史正在书写。
【记者手记】
刚见到史正章老人时,老人家就问,十年前,西藏日报有一位记者,给我拍了许多照片,你知道他是谁吗?虽把记者问得一愣,但也证明老人家记忆力非常好。虽然70年过去了,但是修筑青藏公路的事情,至今仍然深烙在老人家的脑海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已经70年了,老人家仍然没有去过西藏,西藏,在他的心里,就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老人家心里没有遗憾,毕竟公路从家门口经过。对史正章老人而言,青藏公路改变了他的一生,香日德成了青藏公路从这里开始的地方,一个他成长成家、幸福生活、安享晚年的地方。(西藏日报 青海日报青藏线联合报道组 记者:黄志武 张晓明 彭婧 德吉央宗 张多钧 薛莹 吴占云 索朗多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