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初照,走进维西县保和镇拉河柱村花园箐村民小组,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在村庄蜿蜒,错落有致民居散落在田野间,庭院绿意盎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近年来,花园箐村民小组各族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厚植生态、民族团结、特色产业、人居环境四个基础,众志成城,向着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民族团结“三村”建设目标大踏步前进。
护生态,绿色发展日子美
花园箐村民小组有100户441人,其中党员20名,是一个傈僳族、纳西族、汉族长期和睦相处的绿美、富美山村。过去,村民主要靠售卖炭、柴过日子,生活温饱不足。尤为严重的是森林被毁,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
近年来,花园箐村民小组各族群众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植根心中,将保护生态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划定永久保护区,群众自觉遵守。
不砍树,燃料怎么办?走进花园箐村民小组就能得到答案:烧水做饭用现代家电,取暖用电暖炉。与此同时,花园箐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生活设施,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日子在汗水中变美。炭不能烧了,人均耕地不到八分的花园箐村民小组靠什么生活?走进花园箐我们就能找到答案:青壮年大多数外出做生意、务工,留下少数人种植蔬菜。
共产党员木丽瑾、陈志军是改革开放以来花园箐村民小组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他们是绿色发展的领军人,创办公司、专业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花园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脱贫攻坚路上,陈志军走在前头。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陈志军创办的维西三江红生物资源开发公司完成野生珠子参人工驯化繁育实验,到目前,珠子参培育面积达52亩,仅卖种子每亩收入2万元以上。另外,陈志军还培育了8000多株珙桐,开了一家生态农庄,并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租用农户耕地80亩。公司每年用工1500个以上,每个工日支付务工费100元。
木丽瑾创办了“土里土气”商贸公司和欣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维西县城开了商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从事农特产品经营,带动群众增收。
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花园箐村民小组不砍树也能致富,并出现了“五多”:做生意的人多、到县城务工的人多、能工巧匠多、收入多、盖新房买新车的人多,成为闻名遐迩的小康村。据统计,目前,花园箐242个劳动力中有184个实现转移就业。
30多年前,有人曾提出把花园箐村民小组建设成为维西县城“后花园”的提议,这一提议并非空穴来风:花园箐这个只有98户人家的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毗邻维西县城,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30多年过去了,这个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村里人都很佩服木丽谨的目光。两年前,他建盖了一座宾馆,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有人不解地问:“在村子里盖这么大的宾馆谁来住?”
木丽谨不仅盖大宾馆,还依山傍水建了一个生态农庄、一个兰花种植基地。
这些年来,跟着木丽谨走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宽广。花园箐人爱美,家家种树种花,户户养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庄越来越美,发展前景良好。到目前,花园箐村民小组规模较大的养兰户就有23户,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2户花卉种植专业户、3家生态农庄,小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2023年,政府投资700万元的“兰花村”文化旅游项目建成,花园箐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建家园,花园箐群众境界高
环境美是花园箐群众心灵美的物化成果——通过治理,花园箐沟从“臭水沟”变成“风景线”。
花园箐沟从村子中间穿过,过去,由于长期没有整治,又脏又臭,很煞风景。从2021年开始,花园箐群众分两期投工投劳整治花园箐沟。花园箐上组组长、党员致富带头人陈志军是该项工程的总指挥。
在改造花园箐沟的劳动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党员致富能人木建玲在维西县城做土特产生意,为了家乡建设,她放弃每天400多元的收入参加义务劳动。去年,花园箐组织义务劳动,每天都有101人参加整治花园箐沟的劳动;陈志军捐献玉兰花苗、厚朴花苗810株,用于绿化、美化花园箐沟;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潘志军捐献石头20车,价值6000元;维西阿尺木刮传媒公司负责人李林的爱人是花园箐人,李林主动捐献水泥10吨;保和镇党委宣传委员李维红、扶贫工作队员朱建生每天都跟群众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2023年,在实施花园箐沟第二期工程期间,木丽谨捐献鹅卵石12吨,花卉专业户陈迎辉捐献花苗11000株,有两名青年用自己的装载机和小型运输车辆免费为改造花园箐沟服务……
在花园箐村民小组村规民约里,没有对不参加集体劳动的村民处以罚款的条款。以前,花园箐村民小组确实需要用罚款的办法解决问题,如今不需要了,群众把尊严看得比金钱重,只要宣传到位,党员和小组干部做朝前,就没有人不参加公益劳动。比勤劳致富、比庭院整洁、比尊老爱幼、比孩子学习教育、比邻里和睦的五比新风标注花园箐群众的精神境界。
如今,花园箐群众收入多了,房子好了,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安逸的居住环境。牲畜都圈养了,圈肥、粪便直接运到耕地里。另外,花园箐群众按照《组规民约》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群众养成好习惯,很少使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实现通组道路及周边无垃圾堆、无杂物堆、无粪堆、无禽畜乱窜、无污水排放的五无目标,生活好、环境好、品行好、教育好、民风好的五好目标。
讲团结,民族兄弟一家亲
花园箐村民小组是以傈僳族为主体,纳西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山村。多年来,这里的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情同手足,共筑中国梦,同一个梦想把花园箐这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团结在一起。走进花园箐就像走进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大家庭。
近年来,拉河柱村第四党支部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宗教及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为重点,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思想统一、团结上进、维护稳定、带头致富、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及时了解各民族群众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教育,让各民族平等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会稳定凝聚了各民族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