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驻村工作怎么干?看工商系统的实践

楚武干 发布时间:2018-09-26 09:57:00来源: 西藏日报

盯住一个目标、咬住一个任务、抓住一个重点……

西藏自治区工商局驻拉孜县曲玛乡昌庆村工作队入驻以来,盯住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这个总体目标,咬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根本任务,抓住群众增收致富这个重点,转角色、真实干、解难题、惠民生,驻村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调研先行,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必须要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

为什么昌庆村是拉孜县最贫困的村?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拥有3200年青稞种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美丽的村庄一直饱受贫困的“折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年1月,该驻村工作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走访调研,找病根。

病有标本。通过调研,工作队发现致贫原因有三:自然条件差,昌庆村地处半山腰,干旱缺水,沙地多;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滞后,怕麻烦、怕失败的思想占上风,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墨守传统种植模式;村里没有实体经济,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劳动力不足,种地粗放式,缺乏市场化经营。

“耕地少,种植模式落后,缺乏市场观念,干群墨守成规,外出打工收入仅够补贴生活,村民们年年辛苦奋斗还是年年贫困,一直跳不出这个怪圈。”该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军义说。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找准了“病根”,便知所趋。经过干部群众一起大讨论,驻村工作队开出了“药方”。

调整种植结构,改混播为单播。昌庆村农作物以青稞、油菜为主,经济作物油菜种植面积小,且这些农作物采取混播模式,严重影响产量。驻村工作队提出调整种植结构,适当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并改传统的混播为单播,既便于最大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又便于田间管理,有利于作物最大限度生长。

建立经济实体,成立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工商优势,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昌庆、昌普两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原本的散户聚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致富。同时,搭建了产、供、销平台,以合作社为依托,向拉孜县申报了昌庆村600余亩经济作物种植基地项目。此外,结合昌庆村地理环境,驻村工作队引进了4种云南红心土豆,优化种植品种,释放经济效益。

王军义介绍,370亩油菜,亩产180斤,每斤3.5元,年产6.66万斤,销售收入23.31万元;253亩青稞,亩产400斤,每斤2元,年产10.12万斤,销售收入20.24万元;10亩红心土豆,亩产2000斤,每斤5元,年产2万斤,销售收入10万元。这些项目可带动15户贫困户91人脱贫。下一步,村里将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扩大红心土豆种植规模,走市场化道路,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昌庆村产品,带动昌庆村脱贫致富。

多向发力,多面实施,多措并举。

在做好产业脱贫这篇文章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分类施策,多向发力。

开展技能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优质油菜、“藏青2000”的栽培技术培训,确保村民掌握一至两门栽培技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优化脱贫载体。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着力强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建昌普自然村的蓄水池,扩大两个水库,解决644亩土地灌溉难题。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民情、察民意,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真感情爱群众,用真行动感民心。”王军义说。为此,工作队及时护送急性痢疾村民扎西多布杰就医;为村民发放防紫外线太阳镜;帮助解决村民急需的化肥和农药喷洒设备;排查房屋安全隐患和发放救灾帐篷;开展包虫病、结核病、肝炎、风湿病综合防治……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大力宣传党的好政策,传播党的好声音;持续开展周一升国旗仪式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大感恩教育力度,夯实社会稳定的民心基础;加强法制宣传等等。

“自从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昌庆村的变化一天一个样,有他们在,我们脱贫致富也有干劲了!”昌庆村老党员强巴如是说。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