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嘎村:秀美山水“点亮”小康路
1995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的曲松县东嘎村,在西藏绿色生态建设的道路上可谓是“老牌队员”。平均海拔4050米的东嘎村落既有“古树苍茫”,又有“绿水人家绕”的清丽美景,是个典型的高原生态村。
9月,高原秋收的季节,出了曲松县城往东北方向走,一片片黄灿灿的农田,田中麦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随着秋风轻轻摇摆,滚滚的麦浪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黄,两旁绿树成荫,形成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我们到达东嘎村村委会的时候,村里正在开展义诊活动,村民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秩序井然。
东嘎村有外出务工人员有311人,超过了全村人口的80%。村委会主任洛桑江白说,党给了我们农牧民很多优惠政策。孩子上学有“三包”、生病了有新农保和城镇医疗报销,草场有生态补偿费,借着好政策的东风,再加上勤劳奋斗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造“天然氧吧” 创“绿色财富”
上世纪六十年代,东嘎村由于医疗条件和基础设施都较差,村民们生小病很频繁,村里人就聚在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最后大家都觉得改善生活环境刻不容缓,多种树既能美化环境还能缓解高原缺氧的问题,从那时候起,美化环境便成了村里的大事。
在物资缺乏的年代,树苗都是哪来的呢?
白玛次旦是土生土长的曲松人,作为曲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他告诉记者,为了种树,村民们想了很多办法。村民把柳树的枝条砍下来在水里泡7天,然后再种到地里,只要是水源地好的空白地都会种上。现在每年县里都会下发树苗,这些树苗的成活率高。“现在,就是你们一路过来时看到的那片树林,面积已经达到了2019.4亩,那片树林就是我们东嘎村的‘天然氧吧’”。
洛桑江白告诉记者,村里有很多自然生长的松柏,山上的灌木密密麻麻长满了山坡,甚至还有藏红花和野贝母。夏天雨水充足,很适合菌类生长。逐渐地,村里有些人开始萌生了加工销售食用菌的想法,这样也能增加一些家庭收入。
东嘎村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加娃雪湿地功不可没,人们习惯叫它加娃雪湿地林卡,农闲时人们喜欢在这里休闲娱乐,湿地周围绿树环绕,湿地里泉水缓缓流淌,远处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做社会主义新农民
洛桑江白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目前东嘎村各自然组均已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通水;村委会道路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等基本完成;183户村民已经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安居房,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东嘎村奶牛养殖基地2009年建成并开始运行,实行养殖业与加工业相结合,将牛奶加工成酥油茶售卖,2016年实现了9万元的收入,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致富脱贫的干劲空前高涨,种田、务工、个体经营等使今天的东嘎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东嘎村被评定为自治区级生态村。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东嘎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群众所接受。在东嘎村,晚上10点以后便没有人在街道上喝酒、大声喧哗,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遵守着。“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东嘎村的村风民情,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在农忙时节互相帮忙,抓紧时间抢收,就连放牧也会轮流帮忙看护,展现出一个环境优美、和谐团结、社会进步的新面貌。
搬出幸福新生活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索朗群培一家是东嘎村三组的村民,家里共有6口人,原本过着游牧生活,外孙女上学得翻过一座山才能到学校,碰上雨雪天气天冷路滑更是难行,看到村里发生的变化,他便萌生了搬出大山的想法。2017年,索朗群培带着家人搬到了村里,过上了安稳的定居生活。
走进索朗群培的新家,干净整洁的院落,宽敞明亮的客厅,可爱的小孙子正在咿呀学语。
作为搬迁户,索朗群培一家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安居房,新房子建起来共花费了20多万元,而自己只用出1万多元,其余的全是政府出资。自从大山搬出来以后,索朗群培的大儿子扎西群培承包建筑小工程,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小儿子也在那曲法院上班。
“现在,外孙女上学方便多了,儿子们工作也很好,就医也方便了,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虽然搬了出来但是不能耽误了放牧,村里的搬迁户轮流看护牛羊,每年下来也有一些收入,生活越过越有滋味。”索朗群培说。
现在的东嘎村已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水源看护员、野生动物保护员、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草场看护员、沙化地管理员就像一个安全防护网守护着这里,守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记者 董秀丽 扎巴旺青 何宝霞 次旦多吉 李继)
-
绿水青山中的“幸福路”
达东村村民们靠着这里的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发掘出了“金山银山”,彻底摆脱了贫困,踏上了富裕新生活的“幸福路”。[详细] -
全民共建共享美丽拉萨
在纳金乡嘎巴村,村民仓决卓玛正在院落前修剪果树的枝叶,她告诉记者,这些树都是他们自发种植的,如今已成为一道道绿色的风景。[详细] -
西藏:绿水青山入画 “金山银山”筑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