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传统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累计投入非遗专项资金约2亿多元,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开设各类传习场所,使西藏一大批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
在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儿童藏戏培训室内,藏戏表演艺术家普琼正在为孩子们传授藏戏唱腔。
普琼:现在唱腔难度最大没有谱词,模仿来唱。我故事讲一点还有动作,念白都得教一点。
2017年从西藏自治区藏剧团退休后,免费为儿童传授藏戏唱腔成了普琼最热衷的事情。在他的带动下藏戏在儿童中得到了极大普及,先后有50多名儿童拜师学艺。
为了使藏戏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拉萨市逐年提高藏戏传承人补助标准,改善传习所条件的同时借助雪顿节、望果节等文化节点,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012年以来仅雪顿节开展藏戏演出84场次,参与观众达120万人。
拉萨市文化局非遗处负责人洛桑:原先的话藏戏队有十几支,现在已经有26支,代表性传承人22名。我们更多的藏戏艺人活跃在农村,他们的演出每年都超过260场次。
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敖超介绍,西藏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全区有三万人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一千多个非遗项目获得整体性保护。其中,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敖超:中央和自治区投入近2.2亿元,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建立健全了四级名录体系,为实施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
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的琅琅读书声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江热乡小学学生上课的情景。宽敞明朗的教室中,发出琅琅读书声,这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的班觉伦布村的一些老人们看来,是不曾奢望的愿景。[详细]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幸福生活来自人民当家作主
今年76岁的索朗巴珠出生在拉萨扎基寺所辖的谿卡。民主改革前,索朗巴珠一家是农奴,全家几口人“蜗居”在噶厦政府分配给扎基寺的一间房子里。他家里没有土地,却要在扎基寺的近20亩土地上耕种,收获的粮食绝大部分要上缴寺庙,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