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农奴德曲:雅江河畔的悲与喜
图为德曲老人(前排左三)和其他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记者 王珊 张猛 摄
德曲,女,生于1934年12月,西藏林芝市朗县朗镇朗巴居委会居民。
民主改革前,德曲跟着奶奶在昌都洛隆县靠给农奴主打短工和要饭为生,没有土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受尽了各种折磨。民主改革后,德曲不仅接受了教育,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国家干部。现在,德曲老人子孙满堂,有房有车,其乐融融。
阳春三月,从林芝市区驱车沿着雅鲁藏布江向西,一路春光无限。株株巨大的柏树像卫兵一样在雅鲁藏布江两岸静静矗立,和我们一起聆听德曲老人的悲与喜……
“我从小就没见过父亲,我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是奶奶把我拉扯大的。小时候,我和奶奶靠着打短工和要饭维持生计。最糟糕的是过年的时候,因为家里没有吃的,从大年初三开始,奶奶就带着我拿着碗去要饭,讨一些熬的突巴(面疙瘩)、饼子来充饥。”德曲老人说,“秋天,我去帮农奴主家挖芫根、萝卜,搬运青稞,换来一点点食物。后来,家乡年年受灾,讨不到饭,奶奶被活活饿死了。奶奶走后,我无依无靠,投奔到了表姐家。表姐把我卖给村里的一户贵族,当了7年奴隶。”
德曲老人一边招呼着我们喝茶,一边继续讲述着,“这户贵族叫朗旺卓姆,家里有8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舒适的房间,而我们几个奴隶只能住在牲畜棚里。当时我年龄小,除了背水、扫地,还要负责拣柴。每天早晨,我都要赶着两头驴到山上拣柴,天黑了才能回家。”
“实在受不了了,我们几个奴隶就一起逃跑,跑了两次都被抓回去了。”德曲老人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他们抓我回去时,用绳子套在我的手上,骑着马拽着我,我只能跟着马跑,好几次摔倒在地上,被马拖着走。”
德曲老人说,“直到1956年,我们几个奴隶才成功逃脱。”这次逃跑历经艰辛,白天,他们躲在山坡上的树林里,生怕贵族家的人来追赶,等到晚上,才摸着黑继续赶路逃跑。这一路,他们又累又怕,终于从洛隆县跑到了如今的昌都市所在地,遇见了共产党。
“当时,我们7个人都被共产党收留了。共产党对我们特别好,衣服、被子、褥子,甚至洗漱用具都是共产党给发的,那段日子很快乐,在那里,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德曲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德曲在昌都一待就是半年,直到1957年,昌都解放委员会把他们送到内地学习。
“我在内地学习了三、四年后,便来到朗县工作。”德曲老人说,“比起以前,现在的朗县,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你们看我现在住的藏式‘小别墅’,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都得感谢共产党的恩情!”
现在,德曲老人已经退休近30年了。退休后,她一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她总是冲在第一线。今年,朗县成立了“夕阳红”离退休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德曲老人第一个报名参加。
“我已经85岁了,虽然干不了什么重活,但是我可以把党的好政策讲给年轻人听,教育引导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德曲老人乐呵呵地说。(记者:王珊 张猛 张琪 王莉)
-
翻身农奴久美:“跟着共产党走,我干劲十足!”
久美的母亲是革吉县境内雄巴部落头人的女儿,因与一位农奴相爱并私定终身,被部落头人无情地逐出家门。民主改革后,久美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革吉县小学的老师。1982年,久美加入中国共产党。近年来,久美被...[详细] -
翻身农奴罗吉:隆玛河畔幸福歌
罗吉,男,生于1935年12月,现年84岁,家住那曲市聂荣县下曲乡白嘎村。1954年,罗吉老人家中的牲畜被盗光,沦为“堆穷(小户)”,罗吉被迫卖身到昌都寺做苦力,从此与家人分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