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一家亲 致富有奔头
枸杞树
出生于1979年的谢军成,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看上去像是一位普通的藏族村民,但其实他是拉萨市曲水县茶巴拉乡柏林村里颇受欢迎的一位汉族女婿。他与爱人达娃卓嘎是当地民族团结、汉藏一家亲的典型代表 。
1996年,谢军成应召入伍,因为驻地就在柏林村,很自认地认识了达娃卓嘎。回忆起16年前认识时的情景,达娃卓嘎面带羞涩:“那时候我自己做点事情,他看到我照片,一直的求我父母。”
枸杞种植场
2003年两人结婚后,谢军成就一直生活在柏林村。谢军成来自甘肃天水,尽管在西藏有过几年当兵的经历,但要适应这里的饮食习惯,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对他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十几年来,通过他的努力,不仅能用藏语进行日常交流,还学习当地相关习俗等,尽量融入到新的环境中。由于他和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外来女婿扎西”,意为吉祥的意思。
谢军成说:“本地老百姓对我比较认可,叫我汉族扎西,我喜欢这里的人,藏族人很诚恳.军民共建的时候,他们那种苦的活累得活抢着干,能感觉到他们对我们很感动的那种,感觉他们真心对我们,当时老百姓都舍不得吃的鸡蛋,当我们去了的话,他们给我们吃。”
枸杞种植园内
而在妻子达娃卓嘎眼里,丈夫是一个十分顾家的人,无论丈夫做出什么决定,她都默默支持,夫唱妇随。特别是两个儿子出生后,家庭的幸福感与日俱增。达娃卓嘎说:“对我来说我的婚姻没有考虑过民族之间的问题,我老公和邻里相处融洽,不管在外面还是家里,我相信我们会越过越好。”
十多年来,这对藏汉夫妻同甘共苦,勤俭持家。他们开过小商店、茶馆,在积累资金之后,成立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有模有样的同时,还不忘记带动周围乡亲共同致富。
2016年,谢军成租了200亩地,用来种植枸杞,解决了不少村民就业问题。因为枸杞的品质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茶巴拉乡党委副书记拉巴卓玛告诉记者:“他自己富起来也不忘刚开始村民给与他的帮助,他也想带动周边的村民在他的枸杞种植场,也是把周边的村民吸收过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谢军成和达娃卓嘎
柏林村土地干旱沙化严重,枸杞种植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经济。枸杞日常管理需要人力,全村近九成的村民都在谢军成的农业合作社里找到了工作。在家附近就能有工作、有收入,大家都愿意。柏林村村民巴桑告诉记者,扎西(谢军成)很有头脑,他在村里成立合作社,种植枸杞,让不少人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因为年纪大了也没有外出打工,农闲的时候过来干活,去年有一万多的收入。”
回忆起这十几年来的日子,谢军成感慨自己有一位“贤内助,他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达娃卓嘎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支持他。有‘小家’才会有‘大家’,小家团聚了,邻里之间和谐了,我们各民族才能更加团结。
谢军成和达娃卓嘎获得的模范家庭证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7年这个家庭被评为拉萨市民族团结模范家庭,谢军成被评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望着满墙的荣誉证书和锦旗,谢军成对未来的致富路充满了信心。谢军成说:“党和政府也给予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我要利用好这些政策,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勤勤恳恳干事,老老实实做人,把自己的合作社搞得越来越大,让周边的群众和我一起致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汉藏携手奔小康 高原盛开幸福花
两年来,援藏干部带着浙江人民的情意,助力比如县成为西藏自治区首批25个脱贫攻坚摘帽县之一。[详细] -
治边稳藏政策好 脱贫致富奔小康
“每当我抬头看见悬挂在自家屋顶上的五星红旗,心里就特别自豪和舒畅。”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卓德村70岁的顿久老人站在国旗下告诉记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