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十三五”期间西藏守护高原绿水青山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发布时间:2020-12-09 09:23: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导读: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发源地、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真抓实干,不懈奋斗,为切实保护好西藏的绿水青山作出积极贡献。


图为当地群众正在展示在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枸杞产业园区配套水保综合项目内收获的枸杞。


图为《西藏自治区2019水土保持公报》。


图为《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图为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组织开展2020年“大手拉小手 水土保持进校园”宣传活动现场。


图为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获得“第九届母亲河优秀组织奖”获奖证书。

  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人魂牵梦绕——

  七月的林芝,森林翠绿,雾霭环绕群山,宛如人间仙境。

  夏日的哲古草原格外美丽,草原郁郁葱葱,湖水碧绿清澈,蓝天、雪山、草地、湖水相互掩映。

  而十二月的昌都则是另外一幅景象,皑皑白雪之中,远方的牦牛群化作星星点点,俨然一幅壮阔的水墨山水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高原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发展,是新时代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自然环境十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它不仅是我国和亚洲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全球气候的“调节器”和“启动器”,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护好西藏的绿水青山,“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新时代“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建设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主轴,以防治人为水土流失为核心,强化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科技运用三个抓手,突出基础工作、队伍能力两项建设,以强有力的监管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水土保持效益日益凸显,队伍能力稳步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地位明显提高。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快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部署,按年度下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导性指标,通过召开推进会、督查、通报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项目实施,强化资金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和验收把关,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等75个项目,完成治理面积1886.1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紧盯项目效益的发挥,按照“长短结合、需要与现实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队伍建设与信息化结合”的指导思想,扎实开展《西藏“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突出改善民生、突出水土保持特色、突出规模效益、突出示范效应、突出行业协调,为西藏下一阶段水土保持工作指明方向。

  水土保持监管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始终坚持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及“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工作。

  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报告4578个,是“十二五”期间的9.5倍,彻底扭转了“动土”不编方案(表)的被动局面。

  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十三五”以来,累计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2155项(次),是“十二五”期间的7.8倍;出具整改意见书700余份,实现了全区74个县区监督检查全覆盖。同步采取监督检查“回头看”、挂牌督办、行政约谈、经济处罚“等措施,使西藏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带电“”长牙“形成威慑。

  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制度,明确生产建设单位根据《西藏自治区非税收入电子缴款通知书》,直接把应缴费用打入财政专用账户,征收系统按照1∶9比例自动将10%的国家分成划转至中央国库,切实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收缴工作。“十三五”以来,西藏水土保持补偿费每年征收数额增长迅猛,2018年以来每年均突破亿元大关。

  信息化监管深入运用

  “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管理需求,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广泛运用。

  先后开展了墨竹工卡县、山南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推进区内重点生产建设项目(扰动面积大、挖填土石方量大、弃渣量大)信息化监管工作,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提供数据支撑。

  全面落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每年对在建和完工的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图斑精细化”管理工作,当前在建和完工项目的核查率和抽查率达到100%。

  群众水土保持参与意识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充分理解、大力支持水土保持工作,为顺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社会基础。

  持续深入开展水土保持进党校、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四进”活动,先后在市(地)党校开展水土保持讲座15次,在大中专院校举办“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美丽西藏”签名倡议,深入市(地)、县中小学开展水土保持知识讲座,通过以监督检查带宣传的方式,对428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为全区100余家生产建设项目法人、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举办相关业务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法施行纪念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手段,在全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有效引导社会各界聚焦水土保持工作,广大群众水土保持意识进一步提升,2019年,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荣获全国第九届母亲河优秀组织奖。

  基础工作有效支撑和保障水土保持工作

  “十三五”以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举办西藏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高端论坛,与会专家在理论研究、政策制定、措施落实等方面为西藏水土保持发展建言献策。

  印发西藏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等书籍,填补了西藏水土保持工程定额和投资标准的空白,标志着西藏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计算将按基建项目要求和定额的规程、规范确定,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等建设项目实施量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以来,每年开展一期覆盖全区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全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年度间变化情况,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千方百计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坚持不懈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技术培训班,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十三五”期间,全区水土保持队伍技术干部年均接受培训近2次。

  积极对接援藏单位,努力推动“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转变,“十三五”期间,对接援助单位为西藏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职工500余人;采取与本地业务干部职工结成“对子”、安排西藏技术骨干赴内地开展技术交流等形式,全面加强技术帮扶工作,本土干部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水平、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阶段,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着眼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在强监管上下功夫,在补短板上做文章,切实把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刻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大地上,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全面履行水土保持职责,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格局,不断推动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西藏水土保持人应有的贡献。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