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珠峰脚下铸就铁血忠魂——探访日喀则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1-03-03 08:55: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186390_pingcdj_1614175081400_s.jpg
图为日喀则烈士陵园内民族团结主题群雕。罗桑旦增 张姝 摄

  1971年4月9日,一张纸质名单从日喀则军分区交到当时的日喀则地区民政局,这张用胶布“保护”着泛黄的纸,书写着一位位革命烈士的姓名,也记录了一份份承载着生命重量的荣光,亦是一片保家卫国、建设西藏的忠心。

  冬日的暖阳照耀在日喀则市南郊上海南路13号,这里是日喀则烈士陵园。日喀则烈士陵园由日喀则军分区建设,该园坐西朝东,北靠日喀则军分区,东沿日亚公路,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这里有烈士墓区412座,其中有名烈士墓302座,无名烈士墓97座,因公牺牲墓13座;公墓区263座,其中有名墓163座,无名墓100座,共安葬有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修筑中尼公路、修建和平机场以及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而光荣牺牲的675位先烈。

  记者怀着庄重肃穆的心情,走进陵园第一排墓碑,默念他们的名字:金永武,驻藏某部战士,四川省蓬溪县南公社人、1968年入伍,逝年22岁,1970年5月16日牺牲……袁昌禄,驻藏某部副班长,中共党员,四川省南充县飞龙公社人,1966年入伍,逝年23岁,1970年5月16日牺牲……王虎虎,驻藏某部战士,甘肃省甘谷县立新公社人,1969年入伍,逝年18岁,1970年5月16日牺牲。

  韶华易逝,而他们的人生却定格在了最美的年华。22岁、18岁、20岁……看着冰冷的墓碑,记者脑海里浮现的是略显稚嫩的干净脸庞,是抚着伤口说没事的笑脸,耳畔响起的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那一句满腹豪情的“好兄弟”。

  走进日喀则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这些曾经并肩的战友,如今幻化成墙面上一张张神情凝固的照片。从他们眼中,看到的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永不褪色的心。走在2020年新建的纪念馆里,看到的却是一盏旧油灯,一件破衣衫,想到的是那一段艰苦的岁月,那一群可爱的人。

  如今笔直、平坦的中尼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穿梭在这条由中国西藏通往尼泊尔的公路上时,人们或许不会想到,这条全长943公里、西藏境内829公里的路在1963年是怎么建成的,承载着多少人的心血和生命,在地处喜马拉雅山系的坡积层与高原地形条件下,修建中尼公路是何等壮举。在上世纪60年代的青藏高原,先烈们腰间挂着炸药,吊着绳索,悬在半空中,靠惯性和巧劲在离山崖最近的地方扔炸药,在悬崖峭壁间修公路……“让高山低头,让江河让路”不是一句简单的诺言,是智慧,是果敢,是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决心。

  陵园里还长眠着建设日喀则和平机场的牺牲者。1968年,在寒冷干燥、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霜冻期长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忍受巨大的昼夜温差和强烈的气候变化,还要解决影响机场飞行的夏季雷暴和春秋季节的大风扬沙难题……如今,望着和平机场里高耸的塔台、完善的基础设施、整洁的候机室,骄傲和惋惜的复杂情感在心中发酵,骄傲的是多少人用双手甚至生命建造了和平机场,惋惜的是和平机场如今的模样他们却无法亲眼看到。

  长眠在陵园里的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为建设西藏献出生命、为西藏和平稳定发展献出生命的先烈,他们如丰碑般永远屹立在那里。墓碑上刻有姓名的英雄故事还未诉说完,而那些无名氏,他们是谁,藏着什么故事?寻找答案的路虽漫长却从未停下脚步。勿忘历史,更勿忘那些默默付出的英雄。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