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哨所鱼水情
7月28日,普赤、次仁曲珍和达吉3位藏族老阿妈排坐在达吉家的沙发上,又一次拨通了詹娘舍哨所班长刘杰飞的视频电话。
由于刘杰飞休假,他们已经有日子没见面了。“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都可想你们了!”刘杰飞在手机对面不断地诉说着对阿妈们的想念。
3位老阿妈和詹娘舍哨所之间的故事开始于39年前的一筐蔬菜。
1982年,为了让边防哨所官兵吃上新鲜蔬菜,当时还是小姑娘的达吉徒步背着蔬菜送往海拔4700米的詹娘舍哨所。1985年、1987年,村里的另外两位姑娘普赤和次仁曲珍也加入送菜队伍中。
詹娘舍哨所被称为云中哨所,周围是悬崖峭壁,地形艰险,物资保障困难,官兵生活条件艰苦。达吉说:“解放军为我们守边,但哪怕在夏天也没机会吃上青菜。当时我在哨所看到他们特别辛苦,就想把自己种的菜送给他们。”
30多年前,哨所的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3位阿妈家住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到哨所海拔落差2000米,单程要走七八个小时,哪怕轻装攀行,也会把人累得气喘吁吁。但她们硬是凭借顽强的毅力,用柔弱的身躯,一趟趟为哨所官兵送去新鲜蔬菜。
龙克勇是一位退伍老兵,1997年至2001年在詹娘舍哨所戍守边疆。他回忆说:“当时想吃到新鲜蔬菜特别难。三位阿妈每次送来蔬菜,战士们都舍不得吃太快,每次只煮一点点尝尝味道。”
不仅如此,由于哨所偏远,一封从家乡发过来的信,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才能到战士们手上。于是,战士们把阿妈的地址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她们又成了哨所官兵的“邮差”,送菜的时候也为战士们带来家乡的问候。
3位阿妈在天路上坚持了近40年,和边防官兵早已亲如一家。达吉老人向记者展示了用丝巾包着的厚厚一沓照片,每张照片都是他们亲情的见证。
“这是2007年的时候,我们去哨所送菜,正好赶上元宵节。我们没有过元宵节的习俗,但战士们仍然邀请我们留下,和他们一起热热闹闹过节。”随便拿出一张照片,达吉老人都能很快讲出背后的故事。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部队供给的充足,阿妈们不用再给战士们送菜了,但她们仍坚持每月去哨所看一下她们的“儿子们”。边防官兵们也把老人当作亲人,不仅是现役的哨所官兵,不少退伍老兵也都和老人们保持着联系。龙克勇就一直与3位阿妈保持着书信往来,2019年还专程从湖北恩施赶来亚东看望3位老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重走先遣连进藏路:戈壁滩里忆峥嵘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扎麻芒堡,如今被称作先遣乡,距离拉萨1400多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左右,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详细] -
用青春与生命守卫国土的英雄诗篇——读儿童文学作品《金珠玛米小扎西》
曾有情的儿童文学作品《金珠玛米小扎西》(希望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是这样开篇的:在一次高原雪崩中,藏族少年小扎西和父母及家中的马羊遭到掩埋,班果哨所的巡逻官兵们只救出了小扎西,并把他带回了哨所。[详细] -
西藏军区某合成旅在海拔4500多米野营拉练
7月7日,记者从西藏军区某合成旅获悉,近日,该军区某合成旅组织官兵在海拔4500多米的复杂地域开展体能拉练活动。官兵们全装负重30多公斤,徒步行进约30公里,有效检验了官兵们的实战化军事训练水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