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西藏·走进尼木】千年藏香“点燃”非遗致富路
静谧的午后,空气里都是柏木的清香。次仁多吉盘坐在遮阳伞下,伴着周围清脆的流水、水磨声,轻揉着手中的香泥。随后他用手一抓,迅速将香泥挤进带孔的牛角器中,身子微微前倾,手指用上巧劲,一根根藏香便排在纱网之上。
这就是尼木藏香手工制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却考验着制香功底,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将香泥挤得粗细均匀、笔直整齐。
图为尼木藏香。新华网发 贡桑央吉(实习生) 摄
今年45岁的次仁多吉制香已近30年,是尼木藏香制作技艺传承人。相传1300多年前,现行藏文创始人吞弥 桑布扎将藏香的制作技艺传授给了当地(今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群众。至今,这里的人们一直传承着这项技艺。
“我们家几代人都会制香,像我十六岁的时候已经能独立制香、卖香了。”次仁多吉回忆过去,“那时候路不好走,去卖香少则耗费六七天,多则半个月,能赚个一千元左右就不得了了。”
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新华网 柑丹鸯琦 摄
2008年6月,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千年的尼木藏香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遗项目之一。“吞巴镇长期存在制香散户多、规模小、生产经营混乱的问题。”吞巴镇党委书记张绪刚说,“为提升尼木藏香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我们致力于扶持适合的家庭作坊逐步向合作社、公司转型,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这几年有了政府的扶持,我购买了藏香制作辅助机器,在保证藏香原料品质不变的基础上,得以实现量产。”次仁多吉笑呵呵地说,“我还试着和批发商合作,通过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把货卖出去,现在每个月收入能达到2、3万元。”
次仁多吉在制作藏香。新华网 柑丹鸯琦 摄
谈起未来,次仁多吉有个小目标。他说:“在继承发扬传统技艺的同时,我还想学习更多互联网知识,自己开个网店,实现增收,同时让藏香的味道飘到更远的地方。”
如今,非遗传承成为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优秀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结合藏香康养、沉浸式旅游、生态观光等项目,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让非遗焕发新活力,让群众过上新生活。”张绪刚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香”飘致富路
近年来,西藏大力推动藏香产业发展,使藏香从“藏在深闺无人知”到热销区内外。[详细] -
西藏尼木:返乡创业小伙的带头致富路
扎西顿珠是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的致富带头人,他从2012年开始接触藏香,跟着乡里的制香师傅及传承人学习藏香配方,2014年成立了以纯手工藏香为主题的藏香销售公司。[详细] -
西藏:“非遗+”七十二变 传统文化加速“出圈”
西藏自治区近年来通过“非遗+”让璀璨的非遗文化呈现“七十二变”,既加速了优秀传统文化破壁出圈,更成为推动西藏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