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山村日子美
土地古老,村庄崭新。隆子县扎日乡珞瓦新村安卧于喜马拉雅山脚的扎日沟里,静谧祥和。
走进珞瓦新村,只见一排排民居整齐排列在宽阔的村道两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流水潺潺,绿树成荫,到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气息……
珞瓦新村党支部书记催成告诉记者:“这里海拔低,气候湿润,风光宜人。我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04元……”
扎日乡本就“天生丽质”,去年,全乡共接待游客2万多人,旅游收入达60万元。为发展乡村旅游,扎日乡党委、政府还为办民宿的群众每户争取到了5万元扶持资金。
除了发展旅游,珞瓦新村还大力发展茶产业。走进珞瓦新村的高山茶园,虽然下着小雨,尼玛旦增仍在茶园里除草。尼玛旦增经营的这个茶园是2016年投资192万元建成的,其中政府出资25%,75%是贴息贷款。今年初茶园遭遇雪灾,政府又出资6万元帮助他维修,乡里还协调湖南常德的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
灵芝种植也是珞瓦新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走进珞瓦新村灵芝种植大棚,一株株长势喜人的灵芝映入眼帘,27岁的村民次仁多吉正在忙碌着。次仁多吉是退伍军人,以前,他开办养殖场,后来承包了村里两个大棚种灵芝。指着地里试种成功的灵芝,次仁多吉微笑着说:“1斤能卖到1200元左右哩!”
扎日乡党委书记余志平说,扎日乡将对现有的藏白酒加工厂、高山茶园、珞瓦新村竹器编织加工厂项目进行提质增效、提档升级,还将邀请相关行业专家“送培下乡”,加大对农牧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党的惠民政策带动下,珞瓦新村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走在村里,记者随处可见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
“村里的卫生室就能开药,实在太方便了。”69岁的村民次仁卓玛说。在村里,次仁卓玛还以一手竹编技艺而小有名气,她一天可以编10个竹篓,一个能卖80元。三代同堂的她,说起现在的生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最幸福就是这样了”!
珞瓦新村村民次仁康珠经营的南赞格桑林饭店,在村里的主干道边上,生意红火。她告诉记者,开业一年多来,最差的时候一天也能卖到500多元,除了藏面、甜茶,15元一份的土豆肉丝盖饭也很受欢迎。如果顾客提前预约的话,她还能做出100元一份的干锅鸡。
除了卫生室、饭店,村里还建设有广场、幼儿园、警务室、超市、菜店、茶馆、服装店等。
在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的同时,珞瓦新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愈加丰富多彩。村民索朗仓决和朋友每周五都到广场跳锅庄。她笑着说:“在村里,我们每天都会聚在一起跳锅庄,我们的幸福生活就像蜜一样甜!”说完,索朗仓决邀请记者到她的家里参观。
索朗仓决家门前的小园子里长满了菜苗,上到二楼,客厅里摆着藏式沙发、长桌、柜子等家具,各类家电一应俱全,头顶的水晶吊灯格外耀眼,在扎日乡完小上学的大女儿还有自己的专属房间,布置得温馨别致。
边走边聊中,不知不觉,已雨过天晴,顺着余志平手指的方向看去,近处,一栋栋沿河而建的房屋匀称而舒缓,整齐而富有民族特色;远处,茶园里茶叶飘香,绿意盎然;珞瓦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美好生活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隆子县:依托温泉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村里的温泉资源很丰富,但一直以来因为相关设施不完备,民众无法从中获益。”日前,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加玉乡切麦村米日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成立。[详细] -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绿化工作走笔: 绵延几十公里的“绿色屏障”
初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谷里,成片成林的沙棘正悄然吐露新蕊,迎接春天。[详细] -
西藏隆子县发挥企业集聚效应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特色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依靠这一思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