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西藏双湖县巴岭乡干部康子东: 高寒地区的种菜“探路人”

发布时间:2022-07-05 10:07: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近年西藏自治区“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最美公务员”名单上,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巴岭乡干部康子东都名列其中。今年30出头的康子东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唱。他潜心钻研、攻坚克难,摸索出的高寒地区蔬菜种植技术,结束了双湖县蔬菜全部依赖外运的历史。

  “问题不大。” 是康子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9年,康子东被派往双湖县扶贫产业蔬菜种植基地工作。上班稍作调整后,他便开足马力,带领60多位村民将温室内的土壤全部向下深掘20厘米,又从周边放牧点拉回发酵过的羊粪、牛粪回填。虽然温室内气温高达35摄氏度,发酵牛羊粪酸臭难闻,但康子东眉头都没皱一下,经过20多天苦干,硬是将整个基地11栋温室5.5亩土壤全部替换了一遍。

  基地建成时只配备了一口深水井,连续抽水时间长了,水泵就会发热断电,水源就跟不上。他及时与脱贫攻坚指挥部商议,从双湖县城郊修筑水渠,引河水到基地,并新建了蓄水池。看着河水汩汩流进温室,康子东终于松了一口气,说:“问题不大了。”

  起初,基地蔬菜品种单一,只种了小白菜、上海青、油麦菜、茼蒿等易生长的叶菜。“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区,种什么、怎么种?”一直是康子东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只身前往自治区农科院和拉萨、日喀则的大型种植基地请教取经。回来后,他便结合双湖实际,开始了高寒地区更新蔬菜品种的艰辛探索。

  成功路上总是需要不断闯关。比如,温度控制,从育苗到移栽,需要8至15天,必须保证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营养控制,必须掐去不多不少的枝干,确保结多果、结大果;授粉问题,基地内没有昆虫,需进行人工授粉,各种蔬菜受粉勾兑比例必须个性化……在经历数不清的尝试后,他最终成功培育出了第一批结果的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虽然总共只有20株,但这是开先河的创举。

  蔬菜种植初见成效时,康子东和群众都很高兴。可没多久,现实就给了他们沉重一击:由于基地离县城远,销路不好,不少蔬菜烂在地里,格外让人心疼。

  最终,康子东用起了老家的土办法,组织群众把蔬菜用三轮车拉到双湖县城中央的十字路口,当起了“流动菜贩”。市民由看变买,“本地菜好吃”的口碑慢慢传开了,几天的销量超过了以前的一个月。为进一步打开销路,他又跑单位食堂寻求长期合作,首批便签了7家单位。

  康子东回忆说:“自己刚到基地时,几乎没有人叫不出他的名字。”对他来说,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勤奋工作,让大家有钱赚。蔬菜卖出去了,群众尝到了甜头,村民的一声声“康师傅”让他特别暖心。多玛乡一位村妇女主任珠珠说:“康师傅这个人一点架子也没有,手把手教我们技术,我们下班走了,他还在温室里浇水除草。”雅曲一村村民边措说:“天气热的时候,康师傅会给我们买饮料解渴,天冷时会给我们买棉衣保暖,都是他自己出的钱。”

  多玛乡一村的欧珠曲措是干活的好手,在基地干了6个月后,康子东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书记商量,将她列入致富带头人重点培养,让她很受鼓舞。

  在康子东的不懈努力与探索下,双湖县扶贫产业蔬菜种植基地开创了超高海拔蔬菜种植的先河,在为群众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使他们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目前,蔬菜种植基地拥有11栋温室大棚,种植有四季豆、南瓜、西葫芦等21个蔬菜品种,蔬菜年产量5吨左右,近3年收益近20万元,带动脱贫户56人实现增收。3年来,蔬菜产业发展受到了自治区、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2020年康子东获西藏自治区“向上向善好青年”扶贫助困好青年称号、2021年获全国“最美公务员”称号和公务员“一等功”荣誉。

  “组织上给了我多项荣誉,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幸福团结之花开遍美丽的羌塘草原!”康子东如是说。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