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西藏新闻

打通大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西藏墨竹工卡县着力推进“12369”就业创业提升工程

发布时间:2024-01-12 09:25: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为切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民生领域走深走实,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以“12369”就业创业提升工程为抓手,确保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围绕一大工程,确保“格桑花开”。墨竹工卡县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完成第五届墨竹工卡“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1阶段封闭式训练。提出“1+3+N”模式(即:南京封闭训练1个月,见习实习3个月,拿到N个管理工具,掌握N个技能,开创南京、西藏就业创业N种可能性),为西藏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启“高铁思维”,实现学员美丽蝶变、实现江苏援藏工作从援“资”、援“物”走向援“智”。

  紧盯两大目标,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墨竹工卡县持续开拓就业市场,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学历提升、乡村振兴、消防应急等多元化小众型就业,累计就业55人,占毕业生总数9.68%。努力使每一名毕业生都有机会从自身就业意愿中实现人生出彩。就业观念市场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就业方向,2023年公招入职67人,占毕业生总数11.79%,较上年下降7.01%;与之相比,2023年市场就业29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2.11%,较上年提升21.34%。毕业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对政府岗位依赖性有所降低,以市场就业为主体的就业格局不断巩固。就业输出组团化。着重把组团式就业作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路径,紫金学院“委培+就业”76人、天仁学院“委培+就业”70人、格桑花开“培训+就业”28人、社区工作105人、巨龙专项招聘30人,2023年累计组团式就业30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3.52%,实现了组团式集团化就业输出。截至目前,墨竹工卡县2023年高校毕业生568人已全部实现就业,连续五年圆满完成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就业率95%年度目标。

  完善三套体系,强化就业保障。墨竹工卡县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由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县乡两级就业工作责任书,明确各级责任,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全员参与、合力推动的就业工作局面。加强三层宣传,转变就业观念。2023年,共开展集中宣讲3场、集体座谈12场、走村入户1200余人次,覆盖全体毕业生和家长,起到摸清就业意愿、推荐就业岗位、指导毕业生就业、转变家长就业观念、凝聚“早就业就好业”社会共识的良好效果。组织三类招聘,拓宽就业渠道。通过积极组织专场招聘、深入挖掘购买岗位、主动对接招聘市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2023年,共开展企业专场招聘会7场,行业专场招聘会3场,县域专场招聘会2场,累计开发就业岗位近500个,实现就业299人。

  推行“六大计划”,促进就业均衡。墨竹工卡县大力推行就业工作“六大计划”,进一步促进就业结构和质量均衡发展。主干道市场就业力推计划,坚持市场就业的主干道方向,大力开发市场就业岗位,2023年实现市场就业296人,其中国企、民企灵活就业共120人,不断巩固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格局;“宁墨情”区外就业开拓计划,依托援藏优势和矿山资源,积极探索区外就业创业渠道,持续组织开展第五届“格桑花开”特训营、第三期“紫金学院”委培就业班和第一期“天仁学院”委培就业班,174名墨竹工卡毕业生参加,全部实现就业;新墨竹县直机关实习计划,2023年初通过选拔,组织48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县直机关实习,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涵养年轻种子,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打下基础;蒲公英基层就创引导计划,积极宣传自治区和拉萨市关于“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实现基层就业12人、自主创业9人;青松树参军入伍鼓励计划,积极宣传自治区大学生应征入伍优惠政策,大力做好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宣传工作,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6人;返乡政策岗位供给计划,围绕县域安全生产形势,按照专业优先、意愿为辅的原则,招录25名高校毕业生在消防应急等部门实现就业,在实现顺利就业的同时,不断加强本地消防应急力量。

  开展“九项行动”,提升就业实效。墨竹工卡县通过精业务、强保障、建台账、定奖惩、早动手、清底数、跑市场、拓岗位等“九项行动”,进一步明确全年就业工作周期,细化就业工作措施,压实就业工作责任。

  墨竹工卡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打通大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我们努力做到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以更大力度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力求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政商校企无缝对接,确保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圆满完成,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