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时政要闻

【历届回顾】2001年第三届北京藏学讨论会综述(二)

发布时间:2023-08-10 09:14:00来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四)

  为了推介学术成果和出版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并展示中国出版界的藏学类图书出版成就,会议期间,还特意举办了中国藏学图书展。中国藏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9家出版社派员参展,共展销近30家出版社近几年推出的汉文、藏文、西文藏学类图书品种约600余种。

  会议期间,主办单位专门举办了藏医藏药学专题讲座。部分参会代表和北京藏医院、中国藏药浴大厦、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奇正藏药集团、金诃藏药集团等单位的藏医、藏药专家、藏医史专家以及在京工作的青年藏医药工作者四十余人参加了讲座。

  利用晚间,会议主办单位还安排放映了介绍藏区历史文化的电视资料片。

  7月28日上午,会议安排全体与会代表前往紫禁城,参观“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特展”。这个特展,精选元明清时期西藏和蒙古等地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向中央王朝进贡的礼品和宫廷创作的藏传佛教作品共229件,包括历史文书、佛像、佛经、法器和唐卡等。珍贵的代表性文物中,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等藏传佛教上层人士向中央王朝进贡的各种礼品、达赖喇嘛进献的黄藏经纸墨写本《皇帝永固经》、十三世达赖喇嘛进献给慈禧太后的珊瑚念珠、历辈达赖喇嘛向清朝皇室进献的丹书克等,以及明朝永乐金铜佛像、宣德金铜佛像、清代乾隆金铜佛像等元明清宫廷制作的藏传佛教文物精品,均属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无言地诉说着元明清中央王朝经略西藏、巩固国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历史。这些文物,引得中外学者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他们对所展示的文物保护如此完好感到欣慰和赞叹,希望充分利用好这些珍贵文物,以使各国各界人士对西藏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有深入的认识。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用这种直观的可以感知的历史文物来展示西藏地方与中国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展示藏传佛教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令人信服。

  北京的学术活动圆满结束之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李国清、格勒、安七一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次旺俊美等分别陪同部分国外学者、国外藏胞分赴西藏和四川藏区进行学术考察和学术交流,增加感性认识。在西藏考察期间,国外藏学家代表与西藏的学者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拉萨举行学术座谈会上,藏族著名学者强俄巴·多吉欧珠研究员就西藏五十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变化情况作了生动的介绍,次旺俊美研究员概要介绍了西藏五十年来尤其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多年来藏学事业和藏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的专家就西藏的寺庙、僧尼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切实贯彻施行等做了客观介绍。国外学者还与西藏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中国政府在西藏发展民族教育、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当代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格萨尔王传》的抢救整理出版等许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他们还在当地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考察了拉萨、山南和日喀则等地的名胜古迹、城镇、农村、藏医院及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目睹西藏近些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受西藏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气息。专家学者们对西藏的发展变化印象深刻,对赴藏考察之行的收获感到满意。

  讨论会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十多家新闻单位,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中国西藏信息网、中国藏学网、西藏网等各大网站对讨论会的学术交流情况、藏学书展、邮展、唐卡展、藏医讲座、代表参观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特展等各项活动进行了各有侧重、全面深入的追踪报道。

  (五)

  成立于1986年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曾于1991年和1997年举办过两届国际性的藏学讨论会。与前两届北京藏学讨论会相比,新世纪之初的这次藏学盛会,参会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涉及的学科范围更广,而且显示出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

  1藏学研究的领域较之以往更宽

  作为一门包容众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随着新兴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引入,藏学研究逐步深入发展,交叉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领域逐渐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呈不断延伸之势。

  对会议论文进行大致归类分析不难看出,此次会议的研讨内容,涉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经济史学、人口学、政治学、法律制度、组织学、地理学、生态学、历史学、史学史、地方史、地名学、考古学、宗教学、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艺术史学、当代文学、医学、药学、姓氏学、文献学、古籍整理、翻译理论、书刊出版、蒙古学、西夏学、中外关系等众多学科或研究领域。范围之广、领域之宽,远远超过了1991年和1997年的两次会议。

  2热点问题及传统研究领域的侧重点较前两次讨论会有所变化

  (1)研究侧重点向贴近现实、贴近西部大开发明显倾斜

  此次研讨会上,贴近现实的研究论题约占总数的30%强。学者们探讨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保护与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法制保障,旅游资源开发,藏药产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培养,农牧业发展与农牧民生活的改善,对西藏农村不同社区历史与现状的定性定量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西部大开发与传统文化,藏族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基层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民族关系,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如何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藏传佛教寺院的民主化管理,从城镇居民语言使用现状看语言应用趋势,关于建立藏语普通话的探讨,改革开放中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西藏和其他藏区的民族教育与高等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传统藏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科学的关系等等,几乎观照到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各大方面。撰写上述论文的学者,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海外学者及旅居国外的藏胞,以国内学者居多。

  比较以往,1991年召开的北京藏学讨论会以1959年以前西藏的社会形态为主题,会议收到的30余篇论文大都围绕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研究;1997年的北京藏学讨论会共收到论文104篇,其中贴近现实研究的文章不到20%,且涉及面没有此次会议这么广,讨论的也没有这次会议这么深入。

  这个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表明,贴近现实、研究现实,为西藏和其他藏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逐渐成为中国藏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

  (2)生态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重视

  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给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将带来一系列新的课题。如果不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仅对青藏高原,而且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在国家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努力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开创环境保护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讨论会,共收到有关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题学术论文10篇,如果加上交叉论及的文章,总数大约接近20%,这表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热点。而1997年的讨论会只收到相关论文2篇,1991年的会上则是空白。

  许多专家指出,西部大开发自始至终都要把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摆在一个重要位置。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以来,西藏的环保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环境管理逐步强化(包括监管和治理),环境法制不断完善(包括立法和执法),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包括宣传和教育)。目前,西藏总体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着比较良好的状态。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环境,还是耕地、草场与森林,生态农业建设,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兴建,西藏的环境保护面临不少挑战和压力,都需要认真对待。学者们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围绕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组建、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藏区天然林保护与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管理的目标和保障、防止不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限制的滥开滥采滥用、防止破坏环境和造成污染等议题深入探讨了保护自然生态的问题。学者们还就正确认识并发扬藏族传统文化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因素进行了研讨。大家认为,藏族传统文化中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和许多禁忌观念同现代文化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共同之处,客观上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积极作用。

  (3)一些传统研究领域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通过归类分析不难看出,虽然会议论文中基础研究成果仍占相当比例,但一些历史较长的传统研究领域,例如宗教、语言、藏医药等,研究侧重点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宗教研究 宗教研究是藏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之一,此次北京藏学讨论会共收到宗教类研究文章约30篇,占论文总数的19%。从宗教流派看,可分为藏传佛教研究、苯教研究、民间宗教研究三类;从研究内容看,探讨宗教教义、宗教典籍和宗教术语涵义的文章8篇,宗教人物类5篇,宗教史类5篇,民间宗教类1篇,研究现实问题的有11篇。从现实的角度调查研究藏族地区宗教现状、探讨宗教如何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文章,占宗教类研究文章总数的31%,而1997年的讨论会上同类文章仅占20%,这表明学者们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增强。

  语言研究 语言文字组的研讨范围包括教育,共收到论文14篇。其中,除了研究藏语动词、汉藏语词汇、藏语中的时空信息、五十年来藏语文研究概况等功底扎实的文章之外,谈论城镇居民语言使用现状、改革开放中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藏语普通话的建立、双语教学、西部大开发与发展民族教育、西部大开发与西藏高等教育、藏区高校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文章,所占比例高达50%。

  藏医药研究 共收到论文9篇,涉及藏医理论、藏药开发、藏医史及临床研究等方面。从总体内容上看,学者们关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藏医藏药在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着重于藏医学的发展进步、藏药资源和藏药产业的开发等实用性研究。

  (六)

  本次会议在筹备阶段就注意提高学术水准。会务组织工作从实际出发,并参照国际学术会议惯例操作,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周到细致。会议召开之前,采取通过学术论文质量来选择参会代表,借助多种形式包括通过因特网广发会议通知、通过论文筛选的方式确定参会代表,把广泛动员和严格筛选结合起来,对于保证会议的学术质量、使年轻学者得以展示自身才华,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会议工作语言使用汉、藏、英三种语言,汉藏英三种文字合璧的《论文提要集》和《会议手册》在会前即已印制完成;大会采取同声传译,每个小组都安排有交传译员;各处会场都配备有投影仪、幻灯机等设施。与会代表的食宿行安排也都井井有条。所有这些,保障了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体现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具有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的组织水平和实际能力。

  本次会议贯彻学术民主的方针,无论是大会发言,还是小组讨论,与会学者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科学务实的作风发言和讨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学术气氛热烈而融洽。中外学者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气氛热烈,内容丰富,成果突出,求真务实,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大家普遍认为,通过学术交流来深化对西藏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增进相互了解,充分展示出了当前藏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与会国外学者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开放战略以及发展变化感到鼓舞,普遍认为进一步加强中外藏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很有必要。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藏学界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宽学术信息渠道,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互利互惠,共同致力于研究水平的提高。会议期间,会上会下,因共同的事业相聚北京的国内外故雨新知,抓紧时间切磋学术,相互介绍学术动态,互通学术信息及各自的研究近况和研究成果,大家对会议期间的信息交流普遍表示满意。

  一些应邀参会的西方学者、海外华裔学者包括旅居国外的藏族学者,在会前对会议的学术质量持有程度不同的顾虑和观望态度。真正的学者,是客观求实的。通过北京藏学讨论会期间内容广泛、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他们亲身领教了中国藏学界同仁们厚积薄发的学术功底、潜心求索的学术态度和旁征博引的学术素质,真切感受了中国藏学界严谨、自由而热烈的学术气氛,耳闻目睹了中国藏学界的雄厚实力和巨大成就,以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发展现状和远大前景,对中国藏学界的研究水平之高深、学术气氛之宽松,无不印象深刻,纷纷褒赞。事实打消了许多外国学者的种种顾虑。来自德国的藏胞朗杰贡布说,这次藏学讨论会的论文质量高,显示了中国研究藏学的水平,我要把《论文提要集》带回去让德国学者看看。

  (原载《中国藏学》2001年第3期)

(责编: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历届回顾】1997年第二届北京藏学讨论会综述(二)

    值得一提的是胡坦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的《藏语科技术语的创制与西藏现代化建设》。在艺术研究方面,多数学者关注的是藏传佛教艺术,而此次提交的有关论文中更多地探讨了藏族的表演艺术。[详细]
  • 【历届回顾】2001年北京藏学讨论会简介

    编者按:8月14—16日,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主题是“藏学的繁荣发展与开放的西藏”。为迎接宣传即将召开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刊发以往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简介,敬请关注。[详细]
  • 【历届回顾】1997年第二届北京藏学讨论会综述(一)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1997北京藏学讨论会”于8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南希·列文(Nancy E.Levine)教授和四川省藏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涛均从社会学的角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