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推动“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创新发展

—以昌都市八宿县为例

发布时间: 2024-07-15 10:15:00 来源: 西藏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旅游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传承与弘扬文明、加深文化理解以及增进友谊的重要媒介,对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意义非凡。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还是多民族聚居、文化多元交融的典范。本文以昌都市八宿县为例,探讨分析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路径,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旅游+”发展进程,积极探索“旅游+民族团结”新模式,努力为西藏推进“四个创建”、做到“四个走在前列”贡献力量。

  一、夯实基础,拓宽民族交往渠道

  西藏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大量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资源,见证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相融共生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为深化游客与当地群众的交流,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西藏中华文化符号,拓宽交往渠道。

  强化民族团结景观打造。充分挖掘并有效运用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以及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通过文旅结合的方式,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了解并领悟中华文化,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要深入开发怒江大桥、71 道班旧址等红色资源,挖掘整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事例,积极开拓红色旅游。

  强化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村镇、旅游商品基地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以最大诚意强化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充分满足游客在美景欣赏、文化体验以及情感释放等方面的需求,让游客更好地享受心灵疗愈,在烟火气中感受历史、漫步高原、体验生活。要持续完善“八种心灵归宿”的内涵要素,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到放松、温暖、归心、疗愈、快乐、社交、美食、文化等多重体验。同时,切实做好“宠客”细节,以最大诚意强化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用真心真情真行动打动游客、留住游客。

  强化区域协作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好对口支援西藏战略,促进西藏与援藏省市企业之间的人员往来、产业合作和心灵相通;鼓励兄弟省市人员到西藏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增进兄弟情谊;组织西藏文艺、非遗等特色项目“走出去”开展友好交流,宣传介绍大美西藏、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探索实行跨地(市)、县(区)之间景区景点的套票措施,留住游客,刺激游客消费。

  二、升级业态,提升民族交流频次

  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要树立大旅游产业观念,构建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积极打造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深度体验的旅游业态。

  做特旅游餐饮业态。餐饮是一个“自带流量”的载体,要推进地域特色餐饮质量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特色菜品、特色小吃制作规范标准,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底蕴、能代表本土特色的美食名片。要持续在“八道美食”餐饮质量标准化研究和宣传推广方面下功夫,打造八宿餐饮品牌。

  做优旅游住宿业态。通过评星定级、政府奖励扶持等举措,鼓励发展主题酒店、精品度假酒店、特色旅游民宿、汽车营地等住宿类型,大力扶持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引导发展业态档次和类型完善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接待服务能力。

  做全旅游文娱业态。培育一批参与性和体验性强、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文娱项目,在重要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实现文娱业态全覆盖,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要持续丰富游客旅游体验,进一步充实“八项旅游体验”“八大夜游场景”内容,探索开发低空旅游、歌舞演出、冰川研学、非遗体验等项目。

  做新旅游购物业态。打造旅游购物特色品牌体系,优化旅游购物体验环境,提高旅游购物产品的科技含量,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实现旅游购物场所、旅游特色商品商店全域覆盖,提升旅游购物有效供给水平。

  三、融合创新,构建民族交融格局

  加强对旅游体验的设计和引导,以促进各民族深度了解为主要发展方向,引导游客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让游客进行深度体验,为各民族交融提供内在动力。

  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活动,将游客引导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等地方,让游客感受浓郁的当地文化氛围,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精心推出旅游演艺节目。挖掘民族地区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项目,包括歌曲、舞蹈、舞台剧等,深刻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和西藏文化特征,让游客充分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聆听当地群众的故事和传说,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让旅游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更加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精心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把民族团结融入民俗文艺演出及展览讲解词中,在潜移默化中深入认识中华多民族融合与形成发展,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效应和景区人气双提升。

  总之,推进“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创新是助力西藏“四个创建”伟大实践的重要举措。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西藏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和创新发展模式,努力绘就西藏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作者系昌都市八宿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