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发布时间: 2025-02-10 10:16:00 来源: 西藏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统一性提供了天然场所。我国东面是汪洋大海,南面是茂密森林,西面是巍峨高原,北面是大漠戈壁,在这样一个独特环境中孕育出了中华文明。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所孕育出来的文化统一性也就更加凸显。我们看到,中华大地各个区域的考古发现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演绎出像“茶马互市”这样的经济交流,以及文成公主进藏这样的文化融合。这种地理环境孕育的,不是封闭排他的文明孤岛,而是具有强大向心力的文明引力场。

  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重要基石。秦始皇统一文字,使不同方言区的人们能够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交流。今天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中华各民族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作为表意文字,国家通用文字超越了语音的局限,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统一的重要纽带,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认同对维护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历史上,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还是元清两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都因文化认同而实现了民族融合。这种文化认同的力量,使中华文明能够在多元中保持统一,在统一中包容多元。

  民族融合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力量源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为在物质上互通有无,在文化上互相学习,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无论是农耕文化,还是游牧文化、山地文化,都在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种融合不仅没有削弱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反而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共同认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文明统一性的优良传统,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