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民族精神,同时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教育资源。经典阅读教育则是传承文明薪火、涵育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因此,推动数字技术与经典阅读教育深度融合,不仅关乎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回应时代命题、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国家战略,系统阐释数字技术赋能经典阅读教育的核心价值,并提出实践路径,为构建新时代经典阅读教育范式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数字技术赋能经典阅读教育具有多重维度价值意蕴。其一,在本体论层面,数字技术拓展了“经典”与“阅读”的固有边界,将经典文本从静态的纸质载体中解放出来,转化为可扩展、可链接、多模态的数字形式存在;文本也不再是孤立符号,而是嵌入广阔历史语境、关联海量学术资源、融合多元阐释视角的动态知识网络,从根本上丰富了经典阅读的内涵。其二,在认识论层面,数字技术深化了理解与认知的深度,能够具象化重构文本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辅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辨与整体性把握,为缩小经典文本的文化距离提供了桥梁。其三,在方法论层面,数字技术重塑教学范式,打破传统课堂在时空与资源上的局限,并实现阅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将教育模式从传统的“批量供给”转向精准的“按需赋能”,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实践路径。
构建系统化、智慧化与开放化经典阅读资源新体系。经典阅读资源是开展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应依托技术优势,系统性整合经典阅读教育资源,为推进高质量经典阅读教学提供坚实支撑。其一,数字化再造经典文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以及人类文明经典进行数字勘录与保存,建立权威、准确的数字底本库。突破文本单一形态,集成相关学术注疏、影像资料、音频解读、虚拟复原模型等多模态资源,形成以原典为核心、涵盖多元阐释向度的“超文本”资源集合,拓展呈现方式。其二,智能化关联资源要素。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经典内容进行知识挖掘,运用实体识别、关系抽取、主题建模等方法,自动标识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核心概念及思想观点,构建描绘其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图谱,清晰呈现思想流变与文化脉络。其三,开放化共享资源服务。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精准刻画全学段学生阅读需求与能力水平,智能推送与之高度适配的阅读内容,实现“资源找人”。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推动优质经典数字资源跨平台、跨区域流动,形成普惠包容的经典阅读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创设立体化、交互性与自适性经典阅读教学新样态。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创设丰富、开放、互联的学习环境,推动教学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其一,创设沉浸式情境,促进具身体验与共情理解。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沉浸式技术,对经典文本所依存的历史场景、文化语境、社会风貌进行高保真度的数字化复原与场景化再现,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可进入、可感知、可交互的虚拟体验,让学生可以“穿越”时空,拉近与经典的距离,化解因时代跨越所带来的认知障碍。其二,设计交互式任务,驱动协作探究与意义协商。依托在线协作平台、学习社群以及智能导师系统,设计基于真实问题的项目学习(PBL)、基于核心议题的辩论研讨、基于角色扮演的模拟对话等交互式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与他人、与智能体、与学习环境的多元互动中不断深化理解。其三,支持自适应学习,实现路径分化与个性成长。构建自适应学习系统,持续跟踪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实时判断其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及遇到的困难瓶颈。动态调整学习内容的难度,推送差异化辅助资源,推荐最优学习路径,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脚手架”,确保其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支持。
打造专业化、协同化与联动化经典阅读育人新格局。数字时代的经典阅读教育,须重新审视界定各类教育主体的角色、职责及相互关系,通过技术赋能与机制创新,构建育人共同体,形成教育整体合力。其一,赋能教师发展。在数字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阅读学习引导者、情境设计者、资源策展者、成长陪伴者和共同学习者。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培训,推进教研共同体建设,强化人机协同教学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使其能够充分驾驭数字技术。其二,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各学段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阅读活动的主动建构者,鼓励其利用数字工具开展自主探究、知识管理与创意表达,养成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应必备能力。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培育批判意识,使学生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成为理性而积极的文化传承者。其三,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数字平台的联通优势,整合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大中小学校等图书阅读资源,共建数字资源库、共同开发研学课程、共办云端讲座、共享专家智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为经典阅读教育持续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
〔作者单位: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核心素养下全学段课外阅读‘三段五环’模式教学衔接研究”(2025B210)的阶段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