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开创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崭新图景

房宁 发布时间:2017-06-26 09:27:17来源: 人民日报

政治学是一门经世致用、治国安邦、造福民众的学问。政治学来源于社会政治实践,其研究成果又用于指导社会政治实践。中国自己的政治学研究起源于内忧外患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寻求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建设自由民主文明富强新社会的伟大历程。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治学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的实践对政治学提出前所未有的课题,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滋养;另一方面,时代又对政治学研究提出新要求,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回应时代问题,政治学研究就会落伍,失去学术价值。中国政治学要跟上时代发展,就应以当代政治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密切关注中国与世界政治实践发展进程,开创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崭新图景。

伴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近30多年来,中国政治学研究获得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在各方面条件促成下,政治学界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学者比较系统地研究和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问题的思想和论述。根据中国以及其他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整理出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著述。

全面介绍现当代西方政治学说。改革开放后,包括政治学在内的大量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说被学术界引进,西方现当代政治学说得到比较全面的介绍,并被大量运用于我国政治学教学和研究之中。总体看,了解和研究西方政治学是必要的,正确认识和吸收西方政治学优秀成果有益于中国政治学研究和政治实践。

着力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实践。基于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观察思考,中国政治学界产生了一批记述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学术成果。

中国的政治学研究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有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对迅速发展变革的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影响力还较弱,政治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发挥的实际作用有限;二是尚未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方法体系,尚未形成政治学的中国学派。总的来说,当今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学习型、运用型成果多,原创型成果少;演绎方法多于归纳方法,批判性成果多于建设性成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研究方法上看,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创新不足,总体上仍然沿用政治学初创时期确立的研究范式与方法。从研究对象与类型上看,中国政治学以政治哲学研究为主,政治科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样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现实需要之间存在距离,需要及时加以改进。

与时俱进拓展研究视角

回顾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史,上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出现过一个繁荣活跃时期,从方法论角度看,这个时期可称为范式转换时期。在当时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一大批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被介绍到中国,这些理论大多形成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是反映西方社会发展的理论。中国学术界接触到这些理论后,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认识、研究中国问题,重新审视和整理中国传统的思想与学术,于是产生了大量认识和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学术成果。

然而,今天的时代与形势已发生历史性变化。放眼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后现代化阶段,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努力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一批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再看中国,与100多年前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当今中国正以较快发展速度、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成长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强国。在这样的世情和国情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再像百年前那样,单纯依靠范式转换就获得巨大进步。今天的中国学者特别是政治学学者,不大可能像前辈学者那样,直接将国外某种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从而取得卓越学术成果。可是,当下中国政治学原创的研究以及成果还比较匮乏,大量研究尚属于学习型研究,即还在沿袭旧的思路、方法和传统。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存在的一个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

变革的时代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的时代,是理论追赶实践的时代。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面对的是全新课题,以往各种理论与学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都需要与时俱进地自我审视、自我改造。过时的理论、失去现实性的学术注定要被历史湮没。变革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原创性研究成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研究实践,总结、提炼、升华实践经验,用理论成果回答时代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还存在局限于宪政体制研究的状况。形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近代政治学知识体系以西方近代国家为主要考察对象,其基本视域限定于西方近代国家的宪政体制层面。这种宪政体制式的研究虽然描述了政治体系的表面特征,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政治体系实际运行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在这种视角下,隐藏在宪政体制之下的实际政治权力结构没有被进一步揭示和认识,致使研究长期停留在肤浅层面上,难以深化对社会政治现象、政治规律的科学把握。中国政治学研究需要突破这些局限,取得无愧于时代的新研究成果。

立足实践创新研究方法

社会需要是思想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政治学发展提供了全新研究对象和时代条件。因此,中国政治学应将更多目光投向实践,更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创新政治学研究方法,为新研究成果的产生奠定科学基础。

对政治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观察。做研究首先需要冷静观察。作为一种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的主要价值在于发现事实、发现问题,从而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与把握。这是开展研究的前提。政治学开展观察有三个角度,大致可以概括为说法、做法、想法。

说法主要是指文献中对政治问题的描述与规范,这样的文献包括两个类型:法律与规章、论述与宣示。对这些政治学说法的观察与了解,即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第一步,是停留在书面的观察。但政治学研究仅仅凭借对书本文献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书面的政治论述可能由于主观偏好,存在不全面甚至刻意掩盖事实的问题。同时,法律、规章、制度规定的往往是政治运行的理想状态、应然状态,它们不等于政治现实,有些情况还与现实有很大距离。

由于文献中的说法具有局限性并与现实存在距离,因而政治观察还必须有其他角度,这就是做法和想法。做法主要是指政治实践与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实际形态。做法反映了政治活动相对真实的状态,是政治实践的事实部分。而想法是指政治意识形态,是各种政治行为的初始动机,表现为各种政治思想理论与主张,本质上反映了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

在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说法、做法、想法三者之间存在差别,并形成张力。说法既反映做法,又在修饰或掩饰做法;而有些做法又是没有说法的,或与说法不符。说法与做法背后的想法离社会现实、政治实践较远,但又是政治实践、社会发展的主观推动力。想法转化为说法、做法要受到社会条件、政治现实的限制,也会在实践中发生变形。通过从政治意识形态到实践形态的全面观察,才能了解政治体系、政治实践存在的客观环境、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从而形成对政治问题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方法主要关注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和重复性,具体来说就是在差异性中发现问题,在重复性中寻找规律。

在差异性中发现问题,是确认研究需求、基本方向和范围的过程。人们常说,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研究。其实,确认研究的目标,搞清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是在研究工作开始的时候。因为开始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往往是笼统的、范围式的,而不是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通过比较分析相同或近似问题在不同政治体系和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能够引导研究者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重复性中寻找规律,主要是关注历史进程不同阶段、不同政体中反复出现的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认识政治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深入分析政治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以进一步揭示政治活动与发展的规律。规律性认识是政治科学的较高追求,它不仅可以解释政治活动的原因,更能够帮助预见政治活动的发展演变。

时代的变革、中国的进步呼唤中国政治科学的发展。当前,中国政治学应改变以研究已有知识为主的研究方式,改变从观念和价值出发设定逻辑、寻找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把研究重点转向时代问题,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发现规律、归纳思想、提炼理论,从而使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面貌得到改观,为中国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作者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