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云南罗平:原生态天然依鲁菜籽油古香古色古味

罗英 发布时间:2018-04-11 15:57:00来源: 中国网

油是锅具与食物的媒介。中餐里,大量炒、煎、凉拌的烹饪手法,使得油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做菜用对油,是一道菜成功的第一步。云南省罗平县古法压榨的依鲁籽菜籽油古香、古色、古味,天然、营养、健康、原生态,色香味俱全,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纯天然食品,人们吃着放心。

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县城云贵路原复烤厂旁,有5条土法木榨菜籽油生产线,年生产依鲁牌菜籽油1400吨。古法压榨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更是一项纯体力活。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罗丽江家老祖宗从古至今传下来的古法榨油技艺清洗、晾晒、炒籽、研磨、蒸粉、包饼、压榨、沉淀、水花等工艺,每一步骤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汗水。将收购来的菜籽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放入灶台大锅中翻炒,判断菜籽是否炒好的方法靠师傅的经验,主要用指甲或木板抡菜籽看颜色。气温高时,竹叶青;气温一般时,茶黄色;气温低时,老茶黄色。将炒干的菜籽放到石碾槽中,用水车带动石碾将其碾细。菜籽碾成粉末之后放入木甑中蒸。甑中有木制甑桥、竹制甑箦,内垫干净稻草。包饼入榨取专用于包饼的铁环,将备好用包饼的稻草捆好,放入铁环中均匀散开,再将专用印籽桶放在铁环内的稻草上,倒入熟料,以桶为准,每个饼5公斤左右。稻草中间留一个圆洞,十分美观。木榨用一棵老梨树干挖槽而成,榨下有一孔,油从孔中流出。榨槽中有油槽,油槽有坡度,便于油从榨中流出。将菜籽饼装入榨槽后,槽内装上两层木枋和木楔就可以开榨打油了。用悬挂的撞杆撞击下层的木楔,菜籽饼受到挤压,一缕缕金黄的清油从油槽中间的小口流出。待木楔全部打入后,再排好上一层的木楔,上层木楔打入后,下层的木楔松了,再排好打下一层,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油榨干为止。榨油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将沉重的撞杆稳、准、狠地撞击到木楔上,需要几人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掌锤师傅们喊着“嗨咿着呢,嗨咿着呵”语句,似歌唱、似舞蹈,铿锵有力的喊声和着撞杆的撞击声,宁静的榨油车间显得生机勃勃,激情飞扬。清香明亮的菜籽油从饼中慢慢渗出。榨油车间弥漫着醉人的暖暖浓浓的油香,让在场的人们心都醉了。油胚饼在榨尽不出油后,即可出榨,撤木进、木桩和油胚饼。将榨出的菜籽油倒入大缸中密封保存。整个榨油和工艺流程就算完成了。

老式木制榨油技术,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老式木制榨油技术始于汉,早在1500年前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记载,在元代《王祯农书》、明代《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有榨油机和榨油方法记载,老式木制榨油在我国一直盛行,解放后机器替代了传统民族工艺,木制榨油机逐步走下历史舞台。云南省罗平县的罗丽江传承古法榨油技艺开发“依鲁”菜籽油,诠释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精神,延续了中国老味道。2013年10月,罗丽江被命名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2月罗丽江在罗平挂牌成立“云南省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习所”,2018年2月罗平菜油博物馆建成开展。罗丽江以恢复古法榨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己任,秉承古法榨油传统技艺的做法,在传统的压榨工艺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油品更加纯正。

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古法木榨菜籽油与机械压榨的菜油,有很大的不同,古法木榨菜籽油颜色金黄且味香,热度低,桶底没有菜籽沉淀物,而且搁置时间也比机榨的菜油长。特别是倒进锅中,总有一种菜油的芳香。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让客人“源头体验”,让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全程亲身体验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只有亲身参观、学习、体验,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古法压榨的艰辛与每一滴油的来之不易。当内心生出震撼与敬畏,传承便不再是一个口号。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迁,这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迈进的必然趋势。然而,许多人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怀念那些渐渐远去的民族工艺。因为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民族工艺,在那些落后的年代里,曾苦苦地支撑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文明与进步,是与当年的民族传统工艺分不开的,但愿人们能一直关注和传承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法榨油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有符合现代社会的商业价值。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食品安全和饮食文化更加重视。依鲁古法压榨菜籽油越来越被人们所钟爱。目前,依鲁古法压榨菜籽油除了在云南畅销,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等客商先后到云南省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依鲁菜籽油逐步走进全国城市,走进更多的厨房更多的餐桌。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傲游截图201802020957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