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河长制 当好水“管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
西藏作为高原水资源库,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重要河流滔滔奔腾,纳木错、色林错、羊卓雍错等大大小小1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是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
近年来,西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河湖整治和保护力度,特别是从去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西藏各市地着力抓好河湖污染治理,强化突出问题整治,加强治水能力建设,健全河湖保护管理机制,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了让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笔者认为,还必须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河长制建设,奋力当好水资源“管家”。
坚持党政同责,健全制度体系。河长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必须要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体系,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构建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整治。河长制工作的关键职责在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护好河湖优良水质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协调环保、水利、农业、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开展一系列诸如水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渔业资源保护专项行动、非法侵占河湖岸线及水域专项整治行动、水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等,明确整治措施、整治期限,确保河湖水域得到及时有效管理。
坚持机制创新,提高治水能力。水资源既要“保”,也要“治”。必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水质水文定期监测机制,为相应的治水措施提供量化依据和数据支撑,还要实行河湖生态补偿机制,启动河湖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建设河湖地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河湖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信息化和系统化,按“一河(湖)一策”分年度、有步骤地推进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落地。
-
着力推进雅江中游生态综合整治
日前,山南市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座谈会,对接雅江中游索朗嘎咕至桑日河段生态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工作,进一步推进工程规划进度。[详细] -
巩固治水成果 建设美丽河湖
水平如镜、清澈明丽的羊卓雍错宛如一块翠玉落人间,是高原水生态系统得到良好保护的典型代表。[详细] -
清水长流 江河长治
山南市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45条,湖泊121个,地下水约230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约706.5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