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降价提质是大势所趋
10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18年国庆假期旅游市场总体情况: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其中,有一个数字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全国各地积极落实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有关要求,出台实施了981个国有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
一直以来,部分景区门票价格过高的问题为人所诟病。一些国家5A级风景区的价格动辄要价两三百元,这无疑增加了普通游客的经济负担,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久而久之,游客的兴致自然减退,而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也难免因此受到影响。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景区方面自然不会不懂。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不少景区宁可冒着吓跑游客的风险,也要固执地坚持不合理的定价?说到底,还是一种短视心理在作祟。在许多景区管理者眼中,门票收入是现成的真金白银。降低门票价格,对他们而言无异于虎口夺食。景区小算盘打得虽精,却丝毫没有厘清门票价格和整个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高票价或许可以带来短期收益,但只有游客基数的增加,才有可能为景区的长远发展带来真正的保障。
如何增加游客基数?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是最有效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景区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而一味抬高门票价格,只会起到反作用。国内旅游业务大多基于原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项目比较单调,除游山玩水之外别无新意。因此,门票就成了主要的营收方式。而眼下,游客对追求体验和互动活动有了更大的需求,旅游产业正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各大景点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服务意识,而不能继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据媒体报道,桂林两江四湖景区为应对门票收入减少可能带来的影响,积极开发水上灯会,内容包括花灯展示以及彩调等桂林文化表演,使游客在乘船夜游两江四湖时,还能大饱眼福。如此一来,口碑得以提高,回头客自然也就少不了。另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当属杭州西湖。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十多年来,免去门票费用难以计数。但此举刺激了杭州旅游的热度,据统计,杭州市的年旅游综合收入已增加上百亿元。由此可见,增加景区二次消费,促进景区转型升级,应成为景区接下来的共同发展目标。
毋庸讳言,降低景区票价乃至免费开放,必将给各大景区带来一定压力。但这段阵痛期对景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若能顺利转型,景区就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自然也就不会再为门票价格的一时高低而斤斤计较了。
同时,景区也不能忘记自身的社会使命,应以让更多国民领略国家大好河山为己任。景区的建设离不开公共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服务游客时也不应偏离公共产品的定位。若因为不合理的门票价格将游客拒之门外,不仅是经营上的失败,也与景区的固有属性相悖。
当然,想要让景区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也需要政策与财力的双重支持。在景区遭遇一定程度上的现实困难时,有关部门也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及时扶一把、帮一把。如此一来,才能在降低门票价格的情况下,实现游客、景区的双赢。
-
十一假期国人足迹遍布近百个国家 游客热衷网红式体验
十一黄金周国人出游热情高涨,记者从各大旅游运营商了解到,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同时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国人的出游玩法愈发多样,定制游、文化深度游、休闲游等成为游客的最爱。[详细] -
十一长假全国迎客7.26亿人次 红色旅游受热捧
10月7日,2018年国庆假期大幕落下,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上报和提供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十一7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详细] -
景区票价因人而异 价格歧视涉嫌违法
“本来是想通过旅游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谁知被气了一路。”近期从广西旅游回来的罗小姐说,当地很多景区的票价都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同样一张门票,却花了很多“冤枉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