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锦绣高原入画来

王超 发布时间:2019-10-31 10:08:00来源: 西藏日报

  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的旧西藏,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单向索取的状态,根本谈不上对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也谈不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步入新时代,西藏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好生态美藏、生态富藏、生态稳藏之路,已经并将继续为全区群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

  截至2019年3月,全区45项整改任务、179项具体措施基本达到整改目标,其中2018年12月底前应完成的28项整改任务、90项具体措施基本整改到位;应于2019年和2020年完成的14项整改任务、24项具体措施按照要求积极推进;需要立行立改和长期坚持的3项整改任务、65项具体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7年8月15日至9月15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西藏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18年1月3日反馈了督察意见。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决有力落实问题整改工作,这是西藏交出的整改成绩单。

  西藏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为契机,出台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方案,促进了西藏生态文明制度机制体系健全完善。近年来,西藏在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既定路线方针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关于着力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及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监督机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18年,西藏生态岗位增加到66.7万个,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0元,争取资金1亿元实施长江上游横向生态补偿政策,落实3300万元选择怒江流域的那曲、昌都、林芝三市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1904年到过拉萨的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一书中描述道:“拉萨‘这座城市脏得无法形容,没有下水道,路面也没有铺砌石块。没有一栋房子看上去清洁干净或经常有人打扫。下雨之后,街道就成了一洼洼的死水塘,猪狗则跑到这些地方来寻找废物渣滓’。”

  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加强城乡社区绿化美化,解决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处理、污水排放、秸秆焚烧等问题。拉萨市通过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并持续开展“家在社区、五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于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被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9年以来,截至7月底,西藏共清运农村垃圾6.3万吨,清理村沟村塘淤泥1.2万吨,清除村内残垣断壁4955处,疏通渠道河道1000多公里,平整消毒转运牲畜粪污4500余处,规整农牧区柴火、饲草料乱堆乱放1.5万余处。16个村落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其中4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已经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2018年,西藏制定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8.2%,比2017年上升0.7个百分点;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起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7-203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09年,国家批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在西藏实施保护、建设和支撑保障三大类10项工程,一期工程(2008-2014年)初步建成西藏生态工程的主体框架,部分重点工程已取得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屏障功能稳定向好。

  “《规划》总投资155亿元,截至2019年8月中旬,中央相关部委已落实投资116.8亿元。目前规划实施的自评估工作已经完成,已向自治区政府和国家发改委作了汇报,第三方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自治区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2018年,西藏启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规划编制,深入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行为25起,罚款1092.2万元。

  绿色产业稳步发展

  2019年8月2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做好羌塘片区、珠峰片区等试点建设工作,着力构建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既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独有的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又有利于西藏依托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精品路线。

  “旅游业和生态环保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旅游既是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自治区旅游发展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前提下,西藏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推进全域旅游,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业开放水平,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2019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4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总收入149.36亿元,同比增长19.8%。

  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125千瓦、仅供少数上层贵族使用且断续发电的小水电站。1960年,纳金水电站建成发电,拉萨普通市民首次用上了电灯。此后,羊湖、沃卡、藏木等水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等相继建成。实现青藏、川藏电力联网,截至2018年底,区内主电网延伸到62个县(区),供电人口272万人,其他地区通过小水电、光伏局域网、户用光伏系统等方式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

  近年来,西藏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旅游、文化等绿色低碳经济。同时,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培育特色品牌,目前已有帕里牦牛、岗巴羊、隆子黑青稞等10多个农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证。2019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3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

  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2019年8月1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任务分队与自治区相关部门进行座谈。

  “要把生态安全放在国土安全等大系统中进行考量,促进空间格局和功能优化,实现网络化,找准生态安全节点,将发展置于长远的时间尺度之内,坚持可持续发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院士傅伯杰表示。

  “如何打造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们提出了‘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把其作为整个青藏地区未来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今年我们将提出一个《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模式科考报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徐勇表示。

  “近段时间我们有五六个年轻人在参与科考活动,他们从不懂到知道了该怎么入手,也觉得是一种历练,天天在朋友圈发一些关于植被分类的东西。年轻人能够入手到这项工作中,我们很高兴。”自治区气象局正研级高工扎西央宗对记者说。

  第二次青藏科考将持续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面科技支撑,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为监测生态环境变化,西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测体系,包括环保、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专业观测网络,与国家相关监测系统一道,形成了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促进了西藏环境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