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0 > 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 > 本网独家

家境贫寒的他成功“逆袭”后……

王淑 贾华加 发布时间:2020-06-16 10:2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25年前,他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步入社会。如今,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并在2019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他,就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巴珠。


隆子镇宗雪村党支部、村委会给巴珠送上锦旗 受访者供图

  20年,一个贫困户的“逆袭”之路

  一贫如洗到发家致富,尝尽了酸甜苦辣的巴珠成功“逆袭”,随着巴珠的思绪我们进入他的回忆。

  巴珠,1966年出生在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扎果村的一个农牧民家庭,从小家里生活捉襟见肘,日子一直过得非常艰苦,初中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巴珠就没能继续他的学校生涯。

  “小时候家庭困难,家里有9个孩子,别说穿衣了,饭都吃不饱。”

  穷则思变,为了使家庭生活条件更加宽裕,能够吃饱穿暖,“我要挣钱”“我要致富”的想法在巴珠心底暗暗滋长。1995年,29岁的巴珠开始了他的闯荡生活。

  走出小山沟,巴珠勇敢地步入了陌生的“社会大学”。走南闯北的巴珠先后在拉萨日喀则等地的建筑工地上做过搬运工、协助员等很多体力活。

  “那时候,出去打工长时间没活干就得饿肚子,有一次还将一片长得像花生的树叶塞嘴里了,嚼了一下才知道不是花生。”巴珠说,那时候自己吃的苦现在说了大家可能都不太相信。

  风里来雨里去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几年后,巴珠开始组织当地青壮年承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小工程,成为大家口中的“包工头”。

  “在建筑工地上打工,钱挣得并不多,但学到了很多建筑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发展到1999年,隆子县扎果村农民劳务施工队在巴珠的带领下基本成型。2000年后,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劳务市场渐渐活跃起来。这时,巴珠也敏锐地意识到,只有规模化、规范化的组织人员外出务工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让农村出来的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于是,他开始筹划组建扎果村农牧民建筑施工队,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运行。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巴珠靠着自己的实干精神在农牧民群众和当地建筑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巴珠说,“从创业之初至今从来没欠过农牧民一分钱。”

  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党的优惠政策,巴珠正一步步接近憧憬的美好生活。

  时至今日,扎果村农牧民建筑施工队从原来的七八个人,发展壮大成为拥有800多名员工的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达2亿余元,并不断拓宽渠道,下辖企业包括隆子镇扎果村砂石厂、扎果村采石场、隆子河酒店、隆子县贫困户就业批发部、隆子县绿健蔬菜就业利民科技有限公司、扎果村温室大棚、隆子县聂雄高标准奶牛养殖场等。

  从昔日的贫困户蜕变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巴珠的拼搏经历生动印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群雁”高飞“头雁”领


图为巴珠和村民交谈致富经 受访者供图

  致富不忘乡邻。巴珠致富后为村民做了很多很暖心的事,成为村民公认的热心人。

  截至目前,巴珠已免费为103户贫困户修建了新房,合计捐资人民币12360000元;累计出资550000元助资贫困大学生上学;累计出资356000元,为贫困户付医疗费,投入942000元为隆子镇各个新政村免费购买农机产品。


图为村民为巴珠送锦旗 受访者供图

  戴上“富人”“热心人”的帽子后,很多村民一遇到困难就会来找巴珠,起初巴珠都会立马给予帮助。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从同村、同乡、发展到周边乡村扩展的越来越广。

  “有些确实有困难,但有些人没酒钱了也来找我。”巴珠很苦恼,之后巴珠规定有困难必须要当地村委会确认情况属实。

  巴珠深知,给钱给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民要致富,产业带动才是关键。

  如今,脱贫致富的巴珠专注扶贫事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他的另一个梦想。

  2016年至今,巴珠旗下公司产业先后吸纳当地群众就业873名,其中贫困户就业近400余名,员工月平均收入达3500元以上,员工年工资合计达到3000余万元。四年来,公司扶贫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

  走进隆子县聂雄奶牛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区,整个场区分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牛奶检测区、饲料区和粪肥生产区五个功能区。


图为基地员工正在给奶牛喂饲料 摄影:贾华加

  目前,基地养殖奶牛1000余头,其中产奶牛800余头,实现年产原奶4000吨,年产值800余万元。

  隆子县聂雄奶牛养殖基地2018年建成投产后,以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隆子镇农牧民土地中流转4600亩的弃地,一年种草、收草用工带动当地1500人次,日工资150元,直接为当地群众创收385万元。

  同时,基地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基地线吸纳当地群众就业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人,高校毕业生18人。

  2018年末,刚刚大学毕业的平措云旦通过招聘来到隆子县聂雄奶牛养殖基地工作。“在这里我看到了民族企业的崛起和未来。”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平措云旦说,聂雄奶牛养殖基地是山南市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奶牛场,他愿与公司共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该基地30出头的罗布已跟随巴珠10个年头,现在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任厂长,负责基地的管理工作,年薪高达30万元。

  罗布说,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产出的牛奶经西藏净土乳业有限公司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以订单式为山南市、拉萨市乳业企业提供优质奶源,同时为县域内的中小学提供牛奶、牛肉、奶渣、酥油等。

  “未来,公司将努力把基地打造成西藏自治区高标准奶牛养殖龙头企业”罗布说。


图为基地奶牛在活动场活动 摄影:贾华加

  隆子河畔的温室大棚内白菜、黄瓜、西红柿、西瓜、尖椒、蒜苗、青笋、花菜……60余种蔬菜长势喜人。

  “新生儿”无公害蔬菜彻底改变了隆子县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还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问题,特别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该蔬菜基地是隆子县惠及群众的“菜篮子”革命,由巴珠经营管理,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结合易地搬迁,集中连片打造专业蔬果生产产业园区。该基地通过产业先行使易地搬迁群众在搬迁后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就业,真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使很多贫困户受益。


基地新鲜欲滴的蔬菜 摄影:贾华加

  该基地带动周边370名群众增收脱贫,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人,月均工资3000元,高校毕业生5人,月均工资5000元。

  索朗普珍因家庭没有富余劳动力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搬到隆子镇叶巴村后不仅住上了新房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在蔬菜大棚上班,每月有3500元的工资。”索朗普珍于2017年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

  “好日子源于好政策,作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回馈社会。”脱贫攻坚打响后巴珠心系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减贫的志气、脱贫的信心送到贫困户的心坎里。(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贾华加)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