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字被藏20年,这是现存最早写有入党誓词的文物!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保存着现存最早的写有入党誓词的文物:
六行誓词抄写在一块红色的织布上,字迹生涩笨拙却工整有力。24个字中,有6个错字。
在红布两边,入党者留下了自己入党时间、地点和姓名:贺页朵。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共产党员?
01 黎明的曙光
井冈山脚下,一间不起眼的榨油坊安然地矗立在那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
贺页朵,是这间榨油坊的主人。
他本是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的一位普通的农民,日子过的贫苦,只能以每日帮人榨油为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贺页朵虽文化水平不高,可他知道,黎明的曙光来了。
井冈山地区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深深地感染着榨油坊里这位质朴的农民。
参军!到革命事业中去!
就这样,贺页朵满怀热情地参加工农革命军。这一年,他已经41岁。
从此,小小的榨油坊的存在不只为生计,更在危难之际帮了红军的大忙。
02 榨油坊的秘密
贺页朵意识到,革命工作是隐秘的,而自己的榨油坊,就是最好的掩护。他把榨油坊当作秘密联络点,于是,这里便成了红军的秘密交通站。
榨油坊内,贺页朵秘密搜集情报、悄悄救治伤病员;榨油坊外,他翻越百里山岭、运送伤员,不辱组织重托。
因表现出色,永新县的中共党组织批准了贺页朵的入党申请。
1931年1月25日的寒夜,在自己的榨油房里,已经45岁的贺页朵,点燃了清油灯,在入党介绍人的带领下,庄严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自己的誓词。
03 特别的入党誓词
“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把姓名留在入党誓词上风险极高,一旦暴露,他随时可能被逮捕,甚至还会殃及全家人的性命。
但他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贺页朵。
这位质朴的农民虽识字无多,却在红色信仰铸就的字里行间,对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坚定无悔的承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踏上了北上长征之路,贺页朵由于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无法随大部队转移,只能留在永新继续斗争,继而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但贺页朵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入党誓词的承诺。
他将入党誓词用油纸层层包裹,藏在了榨油坊的屋檐底下,藏了近20年……
1951年,历经硝烟的红色誓言终于重见天日,革命年代的秘密在今天才慢慢被揭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白山黑水 忠魂永驻(红色记忆)
81年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后改名靖宇县)与敌人战斗时壮烈牺牲,年仅35岁。[详细] -
穿越历史之门,热血依旧滚烫
初秋的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五二〇学生运动纪念广场上的“穿越之门”划出一道弧线,青铜材质上的“520” 3个数字,透着一股沧桑。[详细] -
重庆:红岩魂激励前行(红色地标巡礼·重庆篇)
在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中,江竹筠、陈然等中国共产党员,经受种种酷刑折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伟大的“红岩精神”,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