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布会我们能get到什么?
7月18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布。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张馨 摄) 图片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
当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青海省副省长田锦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介绍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
白皮书全文约1.4万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化逐渐形成。
从近两个小时的发布会上,我们究竟能get到什么?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究竟有多重要?不可替代!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和青海两省区全部以及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四省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之称,在调节气候、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有多艰巨?困难重重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在面积如此辽阔、生态系统如此脆弱复杂的区域开展生态治理,实属不易。
白皮书指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受全球变化影响,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青藏高原诸省区付诸了哪些努力?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从三方面简要介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红线,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严格执行被称作“史上最严”的矿产资源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201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启动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建立区、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7地(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以上。生态系统保持完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今后五年,仍然要着力推进美丽西藏工程。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貌一隅 图片来源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官网
保护好三江源,筑牢“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省义不容辞而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了有关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问题,青海省副省长田锦尘说:“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们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面积有12.31万平方公里,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国家公园,涉及了三个园区,即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区,可可西里就在长江源内,覆盖了12个乡镇、53个村。”据了解,几年的探索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如今,在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九龙治水”格局被打破,每年将流出60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滋润华夏大地。“千湖美景”重现,120余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生存,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达到了11种。除了抓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省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以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几大方面也逐步探索出了“青海经验”,青海正努力将三江源打造为我国绿色文明的“样本”。
此外,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也在结合我国国情和各自省情的基础上,在生态文明制度、生态保育成效、环境质量、绿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生态文化的形成等几大方面探路前行,在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稳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人民福祉方面都付诸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白皮书说,新时代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有信心建设更加美丽的青藏高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据悉,白皮书以中、英、法、俄、西、阿等多个语种发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中国西藏网 综合/央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