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一部独龙族族群的命运史诗

发布时间:2022-04-11 16:24: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 高凯)以45万多字的体量,厚重而鲜活地呈现一部独龙族族群命运史诗,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近期推出。

  日前,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出版集团主办,中国作家网、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研讨会在北京和昆明两地同步举办。

  《独龙春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点选题,首发在《人民文学》杂志2021年第11期头条,刊登在重点栏目“光的赞歌”中。并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同步出版。

  作家潘灵、段爱松深入地处怒江峡谷的独龙江乡,历时三年,从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写出了一部45万多字厚重鲜活极具史诗品质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两位作家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减贫史的高度,全方位讲述了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实现两次跨越,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迈上民族复兴之路的撼人心魄的中国故事,堪称独龙族族群命运的壮丽史诗。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认为,《独龙春风》兼具丰厚的文献性和独特的文学性。这部作品既注重历史考据又结合现实调查,既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中,用漂亮的文字、扎实的形象记录独龙族,为云南少数民族立传,为中国减贫史留影,在为新时代中国梦立言,是一部民族团结示范,守好文学边疆的文学范本。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指出,作品深情讴歌的是祖国西南边陲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在新时代真实真切、动人感人的“山乡巨变”。深山河谷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召唤着与独龙族父老乡亲合力攻坚克难的人们,同心同德实现了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用忠诚和生命诠释着“民族一家亲”的真实含义,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共同熔铸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认为,《独龙春风》是一部反映云南独龙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古至今,由经济到文化、群体到个人……它生活的发展,幸福生活的来历,都进行了得当的叙事。”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认为,《独龙春风》是一部具有史诗品质的优秀作品,堪称一部独龙族的发展史,作者是为独龙族立传。“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回顾历史,下篇描述的是现实。历史与现实的比例大致是2:3,用较多篇幅回顾独龙族历史,我认为这也是作者着力为独龙族立传的写作意图。”

  “作品写了独龙族如何从一个备受欺凌的‘直过’民族,变成一个令人骄傲的民族。尤其是在其后半个世纪实现两次大跨越,同全国各民族一起摆脱贫困,骄傲地、有尊严地生活在祖国的壮美边陲。”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读完《独龙春风》后,最深刻的感受便是:骄傲地,有尊严地活着是多么重要。她表示,这是一部全面记录独龙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报告文学,也是一部富有文采和强烈感染力的史诗性书写。

  “这是一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史诗性的品格,内容丰厚兼有民族学、民俗学甚至人类学价值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张清华提出,作品有套叠的四重文本,即:民族史、边地书、民俗志、主题书写。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民族学的寓意在这里得以有问题意识地获得展开,它把大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权利结构、边境沿革和动荡引入其中,深刻反映这一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家国观念、爱国意识。

  云南大学教授、评论家宋家宏表示,《独龙春风》不以主观抒情取胜,而以生动客观的写实性抓住读者的心。作品的大量篇幅都是生动的人物与往事追述,不追求以想象和虚构来完成情节的完整性,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传奇性,而以还原历史场景为目标。故事保留了零散与片断的特征,甚至由多个片断构成,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标。“作品的每一章都有这样的描写,这是严肃的纪实文学的写法,这是非虚构文学保持其艺术品质的基本要求。”

  段爱松当日表示,“在所有关于独龙族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有现在这般发人深省,一个曾经快要灭绝的弱小民族,在不断寻找生存发展的机会中,如何抬起了头、挺高了胸、迈开了步,勇敢地、有尊严地站在了时代的面前,这个答案就藏在《独龙春风》里”,段爱松表示,独龙族的发展跨越的确是一个奇迹,一个只有在中国才能创造的奇迹。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