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响应“诗和远方”的召唤

发布时间:2022-08-18 11:34: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解码十年】

  作者:孙若风(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在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合并消息刚刚传出,对“诗和远方走到一起”的点赞就屡屡刷屏。从国家到省(市、自治区),到地市,到县区,每一层挂牌都掀起一轮热评,引发新一波共鸣共情,体现了对诗意栖居的全民追求。

  此后几年,“诗和远方”是经久不息的热词,也成为文化和旅游的代名词,唤醒了整个社会对诗意生活的敏锐感知,激发起全民参与审美创造的积极性。融合,构成了文化和旅游新的经纬和张力。

   “诗和远方走到一起”

  “诗和远方走到一起”,是社会的召唤,也可以说是在这个文化自信的时代如约而至。

  首先,它顺应了解放生产力的需求。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业融合”的格局,有利于突破各自瓶颈,彰显文化和旅游所应具有的黏性强、平台宽、渠道广的特征,更符合产业规律,更贴近市场和消费。

  其次,它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是用审美的态度面对生活,用知、情、意的方式体验对象。社会需要美,需要通过文化和旅游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生命之美。“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就是美与美走到一起。

  最后,它顺应了崇尚和谐的民族心理。融合是实现和谐的手段与过程,是中国传统审美方法。今天的文旅融合,就是要进一步实现审美与实用的融合、审美与生活的融合、审美与消费的融合、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的融合,在兼收并蓄中形成融合式发展。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融合,作为文旅发展的杠杆,已经初显成效。

  第一,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最突出的成效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借助旅游拓展了平台,旅游借助文化充实了内容。比如,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旅游民宿标准,2019年由于文旅融合,又出台了修订版,增加乡土文化的内容,最近这一标准又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很多乡村民宿不仅成为乡村旅游的“标配”,而且其中一部分承担起基层图书室、文化室的功能,乡村民宿兼具旅游与文化属性、旅游产业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文旅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便利,比如各地的智慧文旅项目,把景区、景点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联结在一起,与文化产业联结一起,把全域旅游与公共服务联结在一起。

  第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融合,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之一。近年来,国家着力发展服务经济、四新经济、创意经济,这三种经济都以融合为特色。实施“双循环”战略,开展供给侧改革,融合也是重要手段,文旅融合是其中引人瞩目的风景线。一个时期以来,文化产业经过发展呈现外溢效应,特别是文化创意加快与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文化体育业、特色农业的融合,旅游则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文旅实现融合后,又携手向更广泛的领域覆盖、渗透,与众多行业相互赋能。特别显著的是,在乡村振兴中,经过融合的乡村文旅,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促进创新创造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文旅融合中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既尊重各自特点,又推动跨界融合,使得创新更加活跃,特别是重新调集创新主体,重新组织生产要素,从而开拓新空间,创造新需求,衍生新业态,发现新价值。文旅融合还产生了连锁效应,形成了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融合圈层。链接教科文卫体等部门,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身心发展需求。链接文化创意与相关行业,把审美活动融入大众日常的生产生活,让生产生活有益有味。文化正以自信的姿态、融合的方式重塑经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层面、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文化大戏,也有融于各行各业的文化细节。

  共创共享“诗和远方”

  文化和旅游,一根是“金线”一根是“银线”,要编织花团锦簇的大众审美生活,现在还只是打了样、刚起针,后面还有很多工作。

  要加强产业融合,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力,形成类似于“跨界联名款”的优势,在政策、规划、项目等方面加强引导,突出实效;要加强服务融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并且在全域旅游思路下,有效统筹教育、康养、科技、体育、交通等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服务;要加强智慧融合,发挥信息化、数字化的作用,形成完善文旅融合的智慧“大脑”。

  中国是诗的国度。《周易》记载伏羲仰天俯地而作八卦,表明在中华文明原始编码中就有文旅因子,包括象天法地的原型、师法自然的传统、览物著文的模式、“以类万物之情”的内涵。

  今天的文化和旅游,合之则双美,分之则两伤,经过深度融合,必将金声玉振,共生华章。在文旅融合的触发或强化下,文化又向经济社会的更广泛领域辐射,特别是将文化创意和传统美学联通生产生活,在深度融合与多向链接中,共创共享“诗和远方”。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