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王玉玲(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必须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绿色金融指的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以金融市场为载体,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引导更多经营主体主动进行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据测算,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仅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迫切需要增强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在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价值。实践证明,发展绿色金融是改善融资结构、拓宽生态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为相关领域资金需求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融资模式、风险防控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同时也需解决发展速度较慢、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健全、融资成本偏高等方面的问题。面向未来,要以更高质效的绿色金融为绿色低碳转型赋能,可以从加强支持引导、创新产品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等多方面发力。
其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只有以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精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才能更有效地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发展领域。有关地方和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在绿色项目认定、绿色金融政策激励等方面形成合力,在绿色担保等方面给予绿色金融工具更多更实的政策便利。同时,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开展金融机构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方法,推进绿色金融业务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要加快培育规范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完善融资过程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统一认证标准规范,降低融资费用。
其二,创新相关产品服务。适应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增强绿色金融供给能力,大力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为绿色发展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创新服务。在不断做大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的同时,还应加快提升绿色金融发展质量,以高质量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创新多元化融资途径,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多样化需求,让更多绿色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大对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支持领域的信贷投入,全力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以绿色信贷为基础,不断扩展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领域,加强多元化产品整合运用,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绿色金融服务。
其三,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与传统融资项目相比,绿色项目大多周期较长、回报率较低,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因此,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还需要全方位强化风险防控,有针对性地建立绿色金融监测与分析模型,精准识别各类风险,提升绿色金融风险的预见、应对和处置能力,努力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更多长期、低成本、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