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成春节假期消费“堵点”
这些问题成春节假期消费“堵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2月15日发布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1月31日(除夕)至2月7日(正月初七)共计8天监测期内,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1572495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3.35%。
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出行、购物和休闲娱乐3个方面。
交通出行“堵点”依然多
监测期内,共收集“交通出行”类吐槽信息278137条,日均34767条左右。舆情信息在2月6日和7日(正月初六和初七)较为集中,话题主要指向高速路堵车问题。其中,春节高速路免费最后一天,部分消费者返程中因遭遇事故堵车,无法及时下高速,却被收取全程过路费。相关信息通过短视频方式传播,引发热议。
此外,新能源汽车高速充电难问题引发假期消费又一波吐槽,车企客服表示目前没有解决方案成为舆情槽点和消费痛点。
中消协建议,有关方面尽快拿出政府企业协同合作、共建共享共管的公共服务供给产品。以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需矛盾为例,既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有效打通如电力供应、空间分配、管理协调、规划设计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又要鼓励引导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加快形成充电的便捷性、端口的适配性;通过管理运营手段水平升级,加快形成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充电桩日用维护的常态性。减少车主假日期间等待时间,提高充电桩平均利用率。
网购及零售吐槽信息呈增长趋势
网络购物及零售方面,每日吐槽信息量呈增长趋势,日均29085条左右,舆情信息量在2月7日(正月初七)达到峰值。有消费者表示,网购5斤海带,收货后发现有4斤盐。
对此,中消协指出,从今年春节期间舆情表达的热度呈现来看,热点消费场景中的痛点与堵点仍然表现为消费诉求与供给质量无法精准适配的矛盾。
中消协建议,继续推动将各类评价及投诉信息纳入经营者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消费者依法主张自身权益,积极参与消费后评价,主动投诉、举报失信经营行为。让制度设计的严密性、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失信惩戒的威慑性,充分叠加形成推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的合力。
电影票价太贵让人望而却步
休闲娱乐方面,舆情吐槽较为集中在春节电影票价太贵。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电影”类负面信息205819条,每日舆情吐槽主要指向票价方面,相关负面信息在2月3日(正月初三)达到峰值。继去年春节档票价被广泛吐槽后,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再创新高,许多有观影意愿的消费者,因高票价望而却步。
例如,有消费者表示,不是3D电影的《四海》,在一些县城的票价突破100元;《长津湖之水门桥》在个别地区达到105元~135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一张电影票票价接近150元。相比于往年春节档50元的均价,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票价再创新高,不少观众明显也有了“情绪”。
对此,中消协表示,电影市场银幕过剩与内容短缺的结构性难题,疫情波动与政策影响的多种现实挑战,迫使影院通过提高票价缓解现金流紧张的窘境,从产业短期止损的角度来说或许可以理解,但观影人数普遍减少、观影频次持续走低的事实,却说明单纯的高票价依赖无异于竭泽而渔。
杨召奎
杨召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