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项目带动、丰富业态,让城市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人民网德州10月15日电 近期,在山东德州乐陵的万亩枣园内,游人络绎不绝,或采摘、或品尝,欢声笑语不断……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共青团中央推出的128条“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德州“冀鲁边区 枣乡乐陵”乡村体验之旅榜上有名,随着丰收季的到来,以枣乡文化为代表的乐陵乡村游也再次火起来。13日,“山东文旅新动能”——山东精品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媒体采风行活动的最后一站在德州完美收官。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宝国介绍,近年来,德州坚持把精品旅游产业作为聚集资源要素、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富民增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立足建设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加快打造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助力精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137.6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8.93亿元,增速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招大引强,坚持项目带动
“旗舰酒店、水世界是我们先期启动的两个单体项目,今年5月开始运营,至今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单日最高接待4500余人。”东海天下温泉康养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小镇是一处以水世界为主题,含戏水、娱乐、观光、健身、休闲、餐饮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游乐处所。虽然受疫情和天气等原因影响,东海天下水世界暂时处于临时停业状态,但无论是惊险刺激,还是亲子娱乐,小镇内的各种项目应有尽有,随时准备好开门营业。
近年来,德州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招大引强、抓大培强等方式,先后建成齐河欧乐堡度假区、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平原东海天下温泉康养小镇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截至目前,德州市入库在建文旅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111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平原德百奇石观赏园、东海天下温泉康养小镇一期旗舰酒店项目试营业,进一步丰富了德州黄河文化旅游项目空间布局。同时,在建的黄河文化博物馆群、文鼎星锐(乐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影视文化旅游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
打造精品线路,培育本土游市场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巨大的夜明珠,无论是在亮光下还是黑暗中,都让人很震撼。”来自济南的李先生在浏览手机新闻时,无意间看到齐河黄河文化博物馆群的介绍后,一直念念不忘。“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看看,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奇珍异宝,真是不虚此行。”
为应对疫情对旅游行业产生的影响,针对不同节点旅游市场,德州策划打造了精品旅游线路产品,积极推动“德州人游德州”等活动,助力文化旅游市场加速复苏。56家A级景区串珠成链,推出了乡村游、主题乐园游、文化体验游、亲子游、自驾游等精品旅游线路12条。
同时,为刺激文旅消费,全市组织了165家文旅企业参与省级文旅惠民消费季,129家文旅企业参与德州文旅惠民消费季,用券企业涵盖多种文旅产品,涉及齐河欧乐堡景区、夏津德百温泉度假村、德州梁子黑陶、夏津云艺手绣等景区和非遗手造产品。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发放29批消费券共计254.2万元,用券金额127.89万元,直接带动消费566万元,领券人数超过6万人。
此外,德州市还组织开展了文旅行业“纾困助企”专项行动,通过制定落实《2022年度德州市旅游团队奖励办法》,帮助旅行社及重点景区纾困。目前,申报奖励人数达6000余人,奖励金额24万元以上,超过85%,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作用。
让文化留住游客,让游客带走文化
黄河文化博物馆群是德州市重点文旅项目之一,通过将20个不同文化主题的博物馆融入古典园林建筑中,讲黄河故事,传黄河文化,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典范样板,丰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产品结构。
据了解,德州着力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开发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来得更多、留得更久、玩得更好。
在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里,栉次鳞比的仿古建筑、各式各样的招牌幌子、香气四溢的特色小镇让人流连忘返。“2019年6月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据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与周围业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有效弥补了周边旅游“吃住购”不足的问题,推动齐河旅游由“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
同时,德州也在积极探索“文旅+”产业新业态,推动文旅业与虚拟现实行业融合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发展新潜力。
今年5月,总投资约10亿元的德州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开工,一期项目预计明年10月实现入驻条件。“我们计划未来在园区举办动漫节、音乐节、创意展、元宇宙论坛等各类文化活动,推动实现城市IP、内容创意、文化提升、文旅消费等产业链条的构建,助力城市文化结构的提升,为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贡献力量。”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德州市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以文旅融合、项目带动为核心,加快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大运河“一廊六片”景观带建设,全面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