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拓创新 谱写为民造福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北京积极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管家式养老服务全天候响应老人刚需,退休“一件事”不仅能打包办还能线上办,上线预约平台为北京保供运输车打通“肠梗阻”……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华大地开花结果。
改革创新服务民生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首都各党政机关立足发展大局,聚焦重点任务,以改革创新工作夯实“七有”“五性”民生根基。
吃饭和就医,是老年人最关心的。北京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管家式服务试点在西城区广内街道启动,93岁的穆老成了第一批签约的老人之一。在医院,取号、缴费、打印单据,养老管家跑前跑后;在取餐点,养老管家准备了少油少盐营养均衡的老年餐……“放心又踏实!”专业有品质的服务获得了老人肯定。
“双11”大促开始前,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开通了“创新合伙人”服务专线,提供业务咨询、投诉举报处理等服务,确保“双11”期间广大消费者诉求及时解决。“创新合伙人”,是新推出的一项机制,政府、企业合作,“点对点”长效联系,为企业实时提供政策咨询,进一步解决企业转型发展遇到的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服务专员王勃的任务,就是帮未就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打电话摸查情况、策划精准对接会、查社保掌握毕业生动向……在王勃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大兴区庞各庄镇今年391名高校毕业生中378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了96.67%。像王勃这样的就业服务专员,全市有9000余名,他们默默地为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贡献力量。
办退休,以前是一个“大工程”,现在打包成了“一件事”。西城区人力社保局衔接优化跨部门业务,通过“养老待遇重新核准流程”一单解决办事环节多、时间长问题。办事企业由原来分别在局内4个部门办,转变为由第一个部门受理并负责后续业务转办模式,实实在在让企业进一门跑一次。
河水变丰沛、水体变清澈、步道长椅码头等设施越来越人性化……北京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市民的亲水乐园。眼下,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中,在一期工程“一走到底”基础上,二期将主要增设下河梯道、打通步道断头节点、提升河道两岸绿化、增设便民设施,使河道滨水空间与外围空间进一步互连互通,方便市民亲水休闲。
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本市各单位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与民共情解痛点难点
群众的痛点难点,就是办实事的工作重点。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本市各单位与民共情,既着眼“大民生”,也紧盯市民日常遇到的“小问题”。
今年,北京市提前供暖。热力集团组建了一支4000余人的供热管家队伍,“包干”到户,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的供热管家服务模式。考虑到疫情防控,供热服务平台准备了“应急预案”,一旦遇突发情况,96069热线平台将由全封闭的“抗疫突击队”进行保障,每个班次预计有三四十名客服人员,保证这条城市生命线不间断。
复杂严峻疫情来袭,北京“菜篮子”却稳稳的。一个多月前,北京批发市场保供车辆预约平台正式上线,对新发地等市场车辆实行预约通行,确保进京便利。货进城、菜上架,却面临运力不足难题,北京疫情保供“白名单”机制再度启动。对于符合要求的,市商务局审核通过后会发放通行证,保供人员可到岗工作。各方协同应对“菜篮子”保卫战,京城百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解决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从办好一件件市民诉求做起。接诉即办,三年多来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8300多万件,对应的就是一件件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首都党员干部在着力破解“难啃的骨头”上下功夫。北京连续两年推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民生大数据“算”出急难愁盼,两年共40多个问题被纳入靶向治理。为更方便市民通过12345平台反映诉求,北京正着手打造接诉即办“智慧大脑”,加速接诉即办智能化发展,实现热线畅通、派单精准、办理高效、考评科学,更快发现问题、更快分析研判、更快处置办理,用数字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市各单位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生实事彰显初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既立足眼前、解决好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利民惠民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年末,各项民生实事开始“交卷”。应对中小学入学高峰,今年以来北京市教委已协同各区新建24所学校,新增2.9万个中小学学位,提前超额完成新增2万个学位的年度民生实事任务。
曾经停车乱、停车难的回迁房召里家园小区,如今居民不再为找车位犯愁。前段时间,通州区召里家园地下人防停车场启用,小区一下新增402个车位,不但停车难问题迎刃而解,小区居住环境也大为改善。居民都说,这件实事办到了心坎上。截至11月初,全市已利用人防工程提供停车位5422个,提前完成今年年度任务。
……
12月初,2023年拟办的33件实事项目开始征求市民意见。新增幼儿园托位6000个、继续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间)、20处公园打开围栏、高校毕业生落户等场景“一件事一次办”等有望列入明年待办实事中。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从1986年至今,北京市政府每年集中力量办一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涉及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方面面。30多年坚持不懈为民造福,所依的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不变初心。
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北京正通过立法,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体制机制,保障各项为民服务举措可持续、见实效。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实施一年多,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型城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针对分类处理、精准派单、主动治理、科学考评等关键环节,北京出台了配套文件,细化了派单目录,出台《关于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指导意见》,建立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明确分类施策、破解难点问题的主要措施。
明年元旦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明确,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夜间开放,在公休日应当开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明年3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提到,老旧住宅楼房加装电梯的,应当依法由业主表决确定。业主可以依法确定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等事项。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将和全体市民一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继续为民办实事,谱写更加温暖的民生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