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天津“新”城事丨科学“把脉”,精准“开方”——城市体检为城市更新列清单补短板

发布时间:2024-01-17 10:14:00来源: 人民网-天津频道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5%;黑臭水体消除率达到100%;内涝积水点消除率达到100%;内涝防治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污水可再生利用率达到100%……天津市南开区海绵城市建设一期项目完成了既定目标,解决了附近小区逢雨必涝的难题。

  “根据城市体检结果,我们实施了南开海绵城市项目,共涉及老旧小区海绵改造、市政道路海绵改造、混接片区改造和公园海绵改造四个板块。我们承建范围包含18个老旧小区海绵改造,6条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改造及1个公园海绵改造。”中能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工程质量,该项目巧妙增加四层“透水”工艺,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通过下水道管网分流雨水和污水,实现了建设点位污水全处理、雨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针对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汛期雨污水混排现象,打破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例,结合设计方案采用临时封堵、管道切改和管道废弃封堵三种方式,从源头消除黑臭水体,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雨污水设施。

  南开海绵城市项目的实施是天津城市体检结果运用衔接的一个缩影。

  2020年以来,天津市连续四年开展城市体检工作,2022年在全国首先实现全部街(镇)全覆盖,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可。2023年,天津又被列为全国10个“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之一。

  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需要定期体检来明确健康状况。一份内容详尽的城市体检报告,是城市更新的必要前提和合理依据。

  四年来,天津城市体检展开了一系列重点工作:探索科学实用的技术标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增设体检指标,形成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的天津特色指标体系,优化基层调查表、完善数据获取路径、明确指标评价标准、拓展社会调研方式等,提高数据采集填报的效率和精准度;健全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建立市、区、街、社区四级工作体系,通过多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查找问题、整改实践上形成天津模式;构建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衔接机制,加强城市体检短板问题梳理,对重点风险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建立台账,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体检问题整改到位;搭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体检”的闭环模式,为进一步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奠定基础。

  “我们最终形成了1份城市体检报告、2份城区体检报告、11个街区体检报告和各试点社区、小区、住房问题清单。”负责天津城市体检工作的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二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宇介绍,在城市更新方面,我们提出了包括精准消除城市危旧房安全隐患工程、着力消除城市易涝积水点工程、稳步消除消防安全和应急避难隐患工程、建设城市蓝绿空间工程、推广绿色建筑系统工程、建设智慧城市系统工程等建议。

  “今年我们的体检工作重点会放在强化结果运用方面,同时也将进一步探索无人机等智能体检设备的应用,做好与城市更新工作的进一步衔接。”陈宇说。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