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智慧升级
作者:蔡毅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结合催生了“数字人文”的兴起,在革新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其应用成果也逐步惠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学习教育方式的创新,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改变了以往集中教育的方式,不断产生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形式新形态,提高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是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环节。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创新优化党史资源数字化的展示方式。近年来,全国各地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文献档案馆等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不断开展沉浸式体验开放活动,有效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基于数字技术的党史资源数字化展示方式可以使党史学习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并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教育结果。要鼓励各类党史教育展览馆不断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创新党史资源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大胆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的还原与展示,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的 “实景课堂”,让参观学习者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红色文化魅力,也促使宝贵的党史资源生动鲜活起来,从“静态”转化为“动态”、由“抽象模糊”变为“生动具体”。
二是运用数字技术开发更多“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和载体。网络直播方式创新了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其以构建网络直播的体验场景、生态场景和交互场景,赋予党史学习教育直观快速、交互性强的特点,能够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便捷的渠道。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加快“智慧云党课”的开发与推广,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智慧社区”同步、互动、高效的优势,通过在线直播、展播、回访等新方式,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并且要常态化地利用这些网络直播平台,开展微党课赛讲活动,鼓励党员学党课、讲党课,处理好“集体学”与“自主学”的关系,把“单向宣传教育”转化“双向互动交流”,把“理论灌输”的被动变为“精神会餐”的主动。同时,要根据青年党员年龄特征、使用手机习惯,设计推出具有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的线上载体,比如专题App、主题公众号等,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趣味性和竞技性,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党史内容,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数字技术的支撑。
三是运用数字技术增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离不开对革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修复、转化、存储等大量工作。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影像数字技术、数码显微技术、三维虚拟技术等手段为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推动红色文化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利用好新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的综合性变革,大力打造以数字短片、微电影、微剧等形态呈现的红色数字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党史学习需要,让革命文物、遗产和遗迹丰满起来、生动起来,让其承载的文化价值、文化理念更好地走进人们心中。
四是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提高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要充分利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将数据挖掘、数据重建技术与传播学理论进行结合,以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带动红色文化传播国际化。要构建高质量的、适合国际传播的中国红色资源数字资源库,把碎片化的红色文化遗产聚合起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并对文字说明进行专业的翻译,以适应国际传播,补齐红色文化对外传播链条。同时要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与方式,加快开发开通一批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影像平台、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文旅资源服务,使这些展馆成为展示中国红色文化重要的数字虚拟平台。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国际传播,突出红色文化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中的价值,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促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之间的文化交流。
【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关于发挥福建特色优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研究”(A52102/4112)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