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版:何以解暑
作者:郭文斌
妻买了不少藿香正气水,告诉儿子如果感到头晕、恶心、想吐,就有可能是中暑,赶快喝上。还说,要避免太阳直射,避免食用肥腻辛辣的食物,避免大汗淋漓,要保证睡眠,特别是要保证午睡,因为夏天对应的是心脏,中午睡一觉能很好地养护心脏。
妻子退休后,最感兴趣的就是钻研《黄帝内经》,一有空就给我们讲,并且按照二十四节气采购食材,小暑大暑期间,她总会买不少茯苓、薏仁、莲藕、山药、赤小豆回来。在妻的教导下,儿子也成了季节养生专家。
我小时候,哪里知道这些。只知道,浆水面能防暑,只知道,萝卜叶“投”的浆水,有一种夏天的味道,芹菜叶“投”的浆水,有一种秋天的味道。除过浆水,厨房里还有一个瓦罐,里面是干蒲公英叶泡的凉茶,在外面玩得渴了,就回来端起瓦罐,美美地喝一气。只知道,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这个时候,大地上已经没有一丝凉风了,热浪滚滚,蟋蟀躲到房间的墙壁下纳凉,鹰到高空去纳凉。这些是父亲从田里回来后,坐在院台上歇息时告诉我的。
父亲正讲着,母亲喊我们端饭。母亲做的正是浆水面。“浆水”是在面汤中放了芹菜叶、白菜叶等发酵而成,母亲把每天下过面的面汤往旧浆水罐里倒叫“投浆水”。浆水面酸酸的,非常解暑,是西北人最好的防暑药。
妻说,夏天易感暑湿二邪,除了吃除湿的食物,还要保持正气。《大学》里讲:“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要适度放慢生活节奏,要向白居易学习:“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要向无门慧开禅师学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记得儿时,天热了,一家人会把席铺在麦场里,仰着躺下,满天的繁星,一会儿像鸡,一会儿像鹅,一会儿像羊,一会儿像马。还有牛郎和织女、织布机、织布梭,还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那,大概就是最天然的诗吧。就在这铺天盖地的诗中,我们进入了梦乡。
每年这时节,姐姐都会回来。她一进门,我们就唱:“收完麦打罢场,女儿回家去看娘。”
而今,姐姐不再回来了,因为父母都已过世。
但他们的话还在。“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你看这个‘暑’字,上下都是‘日’,中间是‘土’,那就是麦黄六月。”这是父亲在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上面在蒸,下面在煮,人,就像在锅里面。‘小暑大暑,有饭懒煮’,有饭都懒得煮了。”母亲不知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但她知道许多民谚。
“38度,要人命,先喝些荷叶粥。”妻说着,给我和儿子一人一碗。我喝了一口,味道不错,但仍然不如记忆中的浆水面。那是最让我魂牵梦绕的乡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