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村毛纳有新篇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在群山环抱、森林茂密的海南五指山脚下,黎族村寨毛纳村坐落于此。依山傍水,黎族特色小屋散落在山脚下,黎族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小小黎村发生了大变化,名不见经传的毛纳开始走红,成为海南乃至全国闻名的网红村、打卡地。
做强集体经济
11月22日上午,细雨蒙蒙,毛纳村格外宁静。村口的凉亭内,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正在进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水满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毛纳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力说。
听完宣讲,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毛纳村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方向谈思路、说打算,气氛热烈融洽。
曾经的毛纳村地势偏远,产业发展滞后,拥有村集体经济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事。近年来,毛纳村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模式,努力推进乡村振兴。
高力自去年5月份从海南省外事办公室下派到村以来,带领村两委想方设法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体现五指山最高峰海拔1867米的“峰值”意义,村里兴办的公司便以“一八六七”命名。
“有的村民缺知识,有的村民缺劳力,发展村企就是要把资源集中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高力说,企业成立后,积极推动农旅融合、茶旅融合,把村民有意愿出租的田地以每亩1300元价格流转租种,种植时再请农民参与。公司还宣传扩大茶叶种植并发放茶苗,组织农技培训,重点发展水满茶种植产业,联系茶企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带领农户实现增收。村里还启动稻香公园试点,指导村企租赁100多亩农田种植水稻。农户既有了地租收入,又多了务工收入,同时还实现了高标准种植水稻和茶叶。
山区变成景区
劳作间隙,站在一片长势良好的菜地里,望着旁边正加紧施工的“雨林时光”田园实景演出项目工地,毛纳村村民、生态护林员王进友脸上挂满笑容。
笔直的甘蔗、刚出土的玉米苗和豆角苗、绿油油的小青菜……王进友在地里给菜苗搭架子,妻子打理着蔬菜,夫妻俩辛勤的劳作让蔬菜长势格外喜人。王进友说:“农家蔬菜受欢迎,我这菜运往市场很快就能卖光。”
与王进友家菜地仅一条田埂之隔,“雨林时光”田园实景演出项目已基本建成,工人们忙着安装喷淋、灯光装置,进行绿化种植等作业。
坐拥热带雨林,富含黎族文化,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推动毛纳在文旅融合方面迈开步伐?“雨林时光”田园实景演出项目的落地,就是该村的有益探索。通过田园实景演出,一幅热带雨林与自然、民族、乡村田园交融的“富美乡村图景”将在毛纳完美演绎。
“先请大家下车扫地点码,车开到停车场去。”11月20日上午,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刚到村口,讲解员王朝霞马上迎了上去,指导游客扫码进村。王朝霞说:“来毛纳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节假日,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毛纳的田园实景演出很美,就特意来看看。”山东滨州退休干部吕耀华,来海南旅游时被五指山的环境所吸引,就和老伴选择在五指山定居养老。“这里冬暖夏凉,空气和水好,物产丰富,是个养生旅游宝地。”
王越刚嫁到毛纳时还要出去找事做,现在家门口开起了土特产便利店,经营水满红茶、野生蜂蜜、糯米酒等本地特产,自家山上种植的200多棵绿橙树也已挂果。“毛纳的旅游才开始起步,今后肯定会有更多游客来,村民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王越说。
传承传统技艺
作为一个黎族村寨,毛纳村不仅风光秀丽,黎族村民还能歌善舞。黎族阿哥阿姐们每天下午都会在共同广场表演黎族歌舞。“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味”,熟悉的旋律将广场表演活动带入高潮,游客们兴奋地拿起相机记录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
舞蹈队发起人之一的黎族阿姐王玉珍现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每场演出她都参加。此外,作为市级非遗草药接骨传承人,王玉珍还经常带着儿子媳妇和兄弟姐妹去采摘草药,积极向游客宣讲黎药知识。
毛纳村最具黎族风情的除了歌舞,还有黎锦。盘坐草席,脚蹬绕线木棍,拉线,弓腰穿梭织布……11月20日是周末,休息在家的五年级学生王麒翔一边在家门口照看小卖铺,一边坐在地上织黎锦,专注织锦的他引来了游客的围观。王麒翔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每个人都要学织锦,我织得算快的,还在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
五指山市高度重视黎锦产业的发展以及黎锦文化的传承。在毛纳的特产长廊,黎锦织就的包包、衣服备受游客喜爱,一件件图案花纹精美的黎锦制品,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最佳纪念品。(本报记者潘世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