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我的实验室,就在这金色麦浪里

发布时间:2023-10-10 09:34: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青春之我】

  我的实验室,就在这金色麦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科学院)教授 李停栋

  每到六月,北方的田野里最美的景象一定是那望不到边的金色麦浪。我从小生长在河南农村,收获麦子的喜悦、挥洒在田间的汗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从事小麦育种研究之后,那些记忆中熟悉的场景又被串联起来,这让我感觉十分亲切,更坚定了我投身小麦育种的决心。

  相比博士期间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基础研究,小麦育种研究更多是在大田进行,这与小麦生产应用结合得也更紧密。当看到团队培育出的优质抗病小麦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被推广种植,我感到十分骄傲。这是我们的团队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贡献的力量。

  2021年10月,我第一次接触到小麦育种田的播种工作,我们的育种田面积约为100亩,承担了包括材料综合性状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新品种(系)繁育等不同试验任务。在大田里播种可不是“粗线条勾勒”,反而要更加精密准确,不同的小麦材料一定不能混杂。

  我开着播种机播种小麦试验材料时,看到在麦田的另一边有几株像杂草一样的植物没有去除。身旁的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教授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他告诉我这就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重要亲本材料:长穗偃麦草。

  我想起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先生。他利用长穗偃麦草和小麦远缘杂交培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小偃”系列小麦品种,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奠基人。

  嗬!长在田边这么不起眼的小草,竟然为我们国家的小麦育种作出了这么多的贡献,育种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工作!当田间的实践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发生重叠,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育种研究有趣又意义非凡。

  今年4月,陕西杨凌的农科城举办了一场马拉松蘸水面大赛。当我看到老乡们排起“长龙”,等待品尝我和团队用“西农511”小麦面粉制作的蘸水面时,我知道我们的研究成果与日常生活又近了一步。“西农511”小麦非常符合陕西当地美食蘸水面所用面粉的要求。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培育出不同特性的好品种来满足食客的味蕾,把科研成果从田间送到餐桌。

  又到一年一度的播种季了!朋友们,如果你们来到杨凌,你们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里,遇到我和很多小麦育种研究者。这里风景如画!

  (本期选题支持:赵秋丽 陈 晨 冯 帆 李 洁)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0日 12版)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