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旅游 添彩美丽中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绿色旅游。”
绿色旅游因具备亲近自然、融合性强等特点,受到市民游客青睐。近年来,各地将践行“两山”理念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积极培育丰富的绿色旅游产品体系,让绿色旅游理念深入人心。
践行绿色理念 倡导文明健康
时值隆冬,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依旧绿意盎然。村口处矗立的巨大石碑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熠熠生辉,来往游客争相拍照打卡。
20多年前,余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矿山村。经过多年发展,全村实现绿色发展,特别是休闲产业逐渐壮大,乡村旅游日益红火,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转型。
自2016年起,海南省三亚市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低碳发展试点城市为总目标,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逐步走出一条符合三亚实际、具有热带滨海岛屿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实施过程中,三亚始终把资源和环保放在首位,避免对旅游主景区或核心保护区集中式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
“绿色旅游是倡导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的旅游发展模式,强调旅游资源的绿色化开发、旅游项目的节能环保以及交通的绿色低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金山说。
推广“小份菜”、践行“光盘行动”、电子合同中加入“文明旅游我先行”相关内容……近年来,旅游业界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中国饭店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关于住宿业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的倡议,引导住宿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
创新产品供给 满足大众需求
走进美丽乡村,亲近自然山水、获得身心愉悦;走进山地峡谷,体验徒步旅行;约三五好友,走进郊野公园,搭一顶帐篷,感受露营的悠闲惬意……各地聚焦绿色旅游发展,持续丰富特色旅游产品供给。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地处大兴安岭西南山麓中段,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亚洲较大的樟子松林带。阿尔山市大自然旅行社依托特色资源,推出了蒙小松森林艺术研学课堂。“课堂旨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植物,树立爱护森林、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该旅行社总经理付丽红介绍,研学期间,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松果画。
位于福建省漳平市的岳山嘉茗茶庄园文旅民宿距离市中心60余公里,这里独特的茶园风光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备受游客青睐。民宿主理人陈耘嘉说:“我们围绕生态茶园推出了茶皂制作、点茶、采茶、茶染等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盐城围绕绿色发展,推动中华麋鹿园、条子泥、黄海森林公园等特色生态景点串珠成链,推出观鸟、赶海、康养等特色产品,积极探索湿地旅游、滨海旅游的新模式、新路径。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熊娜说,旅游企事业单位、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应主动作为,推动绿色旅游消费场景创新。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等,可共同发起绿色旅游消费行动计划,营造绿色旅游消费良好风尚。
加大政策支持 提升发展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进一步释放绿色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绿色发展。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发展绿色旅游,推动出台推进绿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行动,强化制度设计,合力推动绿色旅游发展。
黑龙江省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去年,该省印发《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支持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并提出了“打造全国绿色旅游引领地、样板地”的目标。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着力做好绿色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全省9个市(州)把绿色融入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强化绿色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打造了以避暑养生、休闲度假、花海观光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体系,持续抓好绿色旅游品牌创建工作。
“福建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整合全省文旅资源,积极建设绿色休闲生态旅游带,提出打造‘七沿’景道(即沿滨海风景道、沿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沿戴云山森林风景道等)蓝图,还组织开展绿色旅游培训班,持续推动福建绿色旅游发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发展绿色旅游,将对各地旅游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将成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维度。”张金山认为,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绿色旅游,既有利于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也体现着旅游业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本报记者 黄高原 李金枝 邰子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