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富路 振兴新力量
大雪时节,气温骤降,雁阵早已南飞避寒。但是,在北京的乡村里,却有越来越多的“头雁”驻留其间、生机勃勃:他们离开繁华都市、来到宁静乡村,扎根乡土创新创业、带领乡亲增收致富,逐步成长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者,青春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首都乡村广阔天地——
多样草莓 多元发展
大雪前后,昌平区的头茬草莓逐步成熟、陆续上市。走进北京市昌平区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空气里弥漫着草莓的香甜。碧绿的秧苗、淡白的小花与红艳艳水灵灵的草莓交叠错落,果农们穿梭其中,正在为草莓走进千家万户做着准备。
夏秋桐是一位“90后”,也是一名“农二代”。“昌平草莓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小吃昌平草莓长大的我,对草莓有独特的情怀,现在又从事草莓产业,也算反哺了。”2020年,夏秋桐辞掉工作,回家乡和父亲一起经营管理草莓园,她运用自己学习国际商务专业的优势,一路探索前行,目前已经成为了北京乡村振兴的“头雁”人才。
夏秋桐对水果精品化消费的趋势有着敏锐的判断,除了种植“红颜”“隋珠”等传统明星草莓品种外,还引进了符合年轻人审美和口感的韩系“圣诞红”以及日系“粉玉”“白雪公主”等品种,深受年轻人喜爱,每到上市时节销售火爆。如今合作社已经拥有91栋草莓日光大棚,近三年累计营收超过400万元,带动了百余农户就业增收。
她也早早意识到,现代农业不能只靠一产,必须与三产融合发展,才能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所以,除了草莓种植外,园区还开拓了草莓育苗、草莓采摘等业务。“我们在传统采摘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草莓主题烘焙和手工体验活动,同时也在开展校企合作,让一些北京农学院的‘00后’学生来现场带草莓美食体验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产业当中。”夏秋桐说。
“昌平草莓是昌平区的‘金名片’,我希望这张名片能被全国各地广泛知晓,希望大家都来品尝。”夏秋桐期待,能够持续书写个人成长与家乡品牌发展双向赋能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养蜂有“数” 兴业有道
寒冷的冬季里,与草莓一样可以带来甜蜜的,还有蜂蜜。近年来,密云蜂蜜的忠实粉丝越来越多,密云区现代养蜂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才回流。2018年,李东杰就是抓住了大力发展养蜂业的好时机,回乡创业。
李东杰创办的北京山水甜源养蜂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了79户蜂农入社。为解决传统养殖方法存在的问题,他着手建立养殖基地工厂,购买先进设备进行生产技术实验,技术成功后再向蜂农培训推广,同时还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把控蜂蜜质量,打造的“汖花浓”品牌蜂蜜口碑渐兴,蜂农们的蜂蜜再也不愁销路,近三年来合作社蜂产品累计营收已超过500万元。目前,合作社还开拓了蜜蜂为冬季大棚蔬菜和水果授粉的新业务,蜜蜂们被派往温室大棚“出差”,蜂农们操心少了,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现在我们团队里也有了‘90后’成员,看到越来越多的密云青年回到家乡从事养蜂业,我们对未来都充满希望。”李东杰介绍,“数字蜂场”是未来养蜂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合作社安装了数字蜂箱平台,蜂农们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蜜蜂“出勤率”、检测蜂箱的重量变化,还可以联网传输密云区气象监测数据,以便及时掌握和调整蜂群状况,比过去方便了很多。技术革新、品牌升级、人才回归,蜂农们对老产业充满了新期待。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北京高度重视探索青年人才发现培养体制机制,从2022年开始,每年选拔培育100名左右“头雁”,目前已有204名,带动农民超过13万户,有效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同时,还不断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方式,开展了“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一系列表彰激励活动,2015年以来共表彰资助返乡创业人才107人、培训返乡创业人才1000余人,资助金额近1000万元。如今,在“头雁”队伍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开始回流乡村,逐步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有情怀、善经营、能引领的乡村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正在汇聚成为具有首都特点乡村振兴之路上的靓丽风景。
大雪时节,气温骤降,雁阵早已南飞避寒。但是,在北京的乡村里,却有越来越多的“头雁”驻留其间、生机勃勃:他们离开繁华都市、来到宁静乡村,扎根乡土创新创业、带领乡亲增收致富,逐步成长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者,青春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首都乡村广阔天地——
多样草莓 多元发展
大雪前后,昌平区的头茬草莓逐步成熟、陆续上市。走进北京市昌平区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空气里弥漫着草莓的香甜。碧绿的秧苗、淡白的小花与红艳艳水灵灵的草莓交叠错落,果农们穿梭其中,正在为草莓走进千家万户做着准备。
夏秋桐是一位“90后”,也是一名“农二代”。“昌平草莓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小吃昌平草莓长大的我,对草莓有独特的情怀,现在又从事草莓产业,也算反哺了。”2020年,夏秋桐辞掉工作,回家乡和父亲一起经营管理草莓园,她运用自己学习国际商务专业的优势,一路探索前行,目前已经成为了北京乡村振兴的“头雁”人才。
夏秋桐对水果精品化消费的趋势有着敏锐的判断,除了种植“红颜”“隋珠”等传统明星草莓品种外,还引进了符合年轻人审美和口感的韩系“圣诞红”以及日系“粉玉”“白雪公主”等品种,深受年轻人喜爱,每到上市时节销售火爆。如今合作社已经拥有91栋草莓日光大棚,近三年累计营收超过400万元,带动了百余农户就业增收。
她也早早意识到,现代农业不能只靠一产,必须与三产融合发展,才能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所以,除了草莓种植外,园区还开拓了草莓育苗、草莓采摘等业务。“我们在传统采摘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草莓主题烘焙和手工体验活动,同时也在开展校企合作,让一些北京农学院的‘00后’学生来现场带草莓美食体验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产业当中。”夏秋桐说。
“昌平草莓是昌平区的‘金名片’,我希望这张名片能被全国各地广泛知晓,希望大家都来品尝。”夏秋桐期待,能够持续书写个人成长与家乡品牌发展双向赋能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养蜂有“数” 兴业有道
寒冷的冬季里,与草莓一样可以带来甜蜜的,还有蜂蜜。近年来,密云蜂蜜的忠实粉丝越来越多,密云区现代养蜂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才回流。2018年,李东杰就是抓住了大力发展养蜂业的好时机,回乡创业。
李东杰创办的北京山水甜源养蜂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了79户蜂农入社。为解决传统养殖方法存在的问题,他着手建立养殖基地工厂,购买先进设备进行生产技术实验,技术成功后再向蜂农培训推广,同时还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把控蜂蜜质量,打造的“汖花浓”品牌蜂蜜口碑渐兴,蜂农们的蜂蜜再也不愁销路,近三年来合作社蜂产品累计营收已超过500万元。目前,合作社还开拓了蜜蜂为冬季大棚蔬菜和水果授粉的新业务,蜜蜂们被派往温室大棚“出差”,蜂农们操心少了,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现在我们团队里也有了‘90后’成员,看到越来越多的密云青年回到家乡从事养蜂业,我们对未来都充满希望。”李东杰介绍,“数字蜂场”是未来养蜂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合作社安装了数字蜂箱平台,蜂农们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蜜蜂“出勤率”、检测蜂箱的重量变化,还可以联网传输密云区气象监测数据,以便及时掌握和调整蜂群状况,比过去方便了很多。技术革新、品牌升级、人才回归,蜂农们对老产业充满了新期待。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北京高度重视探索青年人才发现培养体制机制,从2022年开始,每年选拔培育100名左右“头雁”,目前已有204名,带动农民超过13万户,有效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同时,还不断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方式,开展了“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一系列表彰激励活动,2015年以来共表彰资助返乡创业人才107人、培训返乡创业人才1000余人,资助金额近1000万元。如今,在“头雁”队伍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开始回流乡村,逐步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有情怀、善经营、能引领的乡村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正在汇聚成为具有首都特点乡村振兴之路上的靓丽风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