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楼市再回暖:70城延续微涨
4月楼市再回暖:70城延续微涨
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有50城,比3月多12个;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有37个,比3月多5个
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也显著回暖。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共有50个城市的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比3月份增加12个;二手房方面,4月份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有37个,比3月份增加了5个。
除此之外,房地产投资端、销售端也全面回暖。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表示,4月份,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市场预期普遍转好,疫情积压的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活跃度持续增加,因此,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的数量都在持续增加。
复工率回升,房价环比上涨城市增加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4月21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回升至99.1%及95.1%,即便是疫情重灾区——湖北省,其开工率和复岗率也分别达到98.2%及92.2%。因此,4月份房地产市场复苏也在情理之中,体现在价格上,则为当月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有所提升。
新房方面,上月共有50个城市的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比3月份增加12个,其中,南京、唐山领涨,环比涨幅均达1.8%。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南京房价趋势实际上代表了近期长三角的走势,总体来看,长三角市场先于其他两个城市圈上行,楼市交易总体不错,这也使得房价容易反弹。
不过,4月份,仍有11个城市的新房销售价格出现环比下降,比3月份减少一半,其中还不乏一些热点城市,比如北京环比下降0.3%、合肥环比下降0.5%、贵阳环比下降0.4%、武汉环比下降0.2%等。
二手房方面,4月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有37个,比3月增加5个城市。其中,成都领涨,环比涨幅达2.1%,此外,深圳、沈阳等热点城市环比涨幅均达1.7%。
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涨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分析认为,4月份,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因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延续微涨态势,但总体仍较为稳定。
4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3月相同。其中,北京下降0.3%,上海上涨0.6%,广州和深圳持平。但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分别上涨1.1%及1.2%,广州则持平。
二、三线城市也出现新房及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扩大的情况,其中,31个二线城市新房及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4%,涨幅均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因价格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二手房销售价格则环比上涨0.2%,涨幅也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严跃进认为,近期部分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继续火热,进一步说明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当然也需要防范此类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
看点1
人才落户、建设新区提升当地房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南京等地人才落户政策的放宽,客观上都会带动房价的反弹。
据了解,今年以来南京推出了多项人才政策,其中一些政策甚至直接与住房挂钩,例如1月1日起实施的《2020年南京市人才购买商品住房办法(试行)》,就规定全市商品住房均对人才优先供应,每个商品住房项目每批次优先供应人才的房源为上市销售量的20%~30%,主要针对在南京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并符合相关标准等多类人才。
此外,成都和深圳的二手房价格也在上涨。严跃进认为,从实际观察的情况看,成都和深圳的楼市交易确实比较火爆,潜在购房需求较多,客观上推动了房价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新区规划面积达729平方公里,期望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这一规划发布后,有业内人士认为,受政策影响,规划区域内的房价或将有所上涨。
看点2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涨66% 将严格执行“五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因房价上涨屡登热搜的深圳,4月份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涨幅达到了1.7%,涨价的背后是深圳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活跃,深圳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深圳新建住宅共计成交2704套,环比降低12.43%,但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却环比增长66.3%至7570套,创下2016年10月份以来的单月最高成交纪录。
对此,4月2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称,深圳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调控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严格执行限购、限价、限贷、限售、限户型“五限”调控措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