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一个大转折
5月22日,一年一度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DB,以下简称“生多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为“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2020年,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破局之年”。在这一年到来之前,科学家和大多数政府认为,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边缘,全球多国必须作出实际努力,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目标。因此,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各项会议议程中,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讨论从未缺席。
然而,相关的倡议和呼吁没有得到更广范围的关注,直至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国蔓延。于是,数位科学家再次站出来表示:“自然界正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爱知目标》提出10周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如何?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使得“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保护”等成为今年的“热词”。
那么,在生物多样性成为“热词”之前各方的进展如何?时针拨回到10年前,在2010年,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名古屋举办,提出《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及《爱知目标》,要求采取“有效和紧急”行动,保护全球森林、珊瑚礁和其他濒危的生态系统,以避免失去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生物多样性状态。
为推动实现三大目标,《爱知目标》首次为未来10年(2010-2020)设定了5个战略目标及相关的20个纲要目标,详细地指导了各国制定和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NBSAPs),其中达成了保护17%的陆地及10%海洋的明确数量指标。《爱知目标》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协作。
转眼10年过去,《爱知目标》收官在即,名古屋缔约方大会制定的战略和目标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多种因素,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举步维艰。
2018年,法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持续的全球评估报告,预估《爱知目标》提出的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20个纲要目标,绝大多数到2020年底都难以实现。
2019年4月,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于提交《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指出,地球上多达100万种物种濒临灭绝(总数800万种),其中超过40%的两栖动物濒临灭绝。当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高出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的倍数,且速度正在加快,自然损失规模剧增。
不仅如此,《生物多样性公约》并未公开海洋保护地面积的官方数据,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各国报送数据做了统计:截至2020年4月12日,全球仅有7.43%的海域被划为保护地。回望196个缔约方交出的成绩单,相较于其他国际公约的履约进度,十分滞缓。
“我们和所有其他物种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其健康状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恶化。我们正在侵蚀经济、生计、粮食安全、健康和全球生活质量的基础。” IPBES主席Robert Watson说。
于是,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学者们不得不从“爱知十年”吸取教训。IPES评估专家认为:首先,与《气侯变化框架公约》设定的精确的1.5度控温目标不同,由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科学研究仍不足以支撑全球达成方向一致的目标,为之共同努力。其次,《爱知目标》在设计与实现之间脱节。它过多追求对目标本身的设计和谈判,但在如何内化为各国战略和行动方面严重不足。国际社会和国家主体应该如何从政治动员到政策制定,从执行机制到资源动员,从有效评估到激励机制等来匹配目标,均缺乏系统设计和约束力。第三,缺乏民众、当地社区和民间组织的参与,较多的工作还停留在政府和社会精英层面上,难以落地生根。
因此,将于中国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也被各方寄予厚望——成为拯救生物多样性的下一个转折点,扭转“爱知”当前的不利局势。
IPBES 专家:加严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刻不容缓
在原本的议程中,昆明的缔约方大会不仅会总结过去10年各国为生物多样性所作出的努力,也将为未来10年的环境行动定下基调。但随着国际社会疫情影响不断加重,一场关于大流行病的拯救行动让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究其根本,大流行病是由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接触,以及与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发生冲突等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造成一场令人们措手不及的‘风暴’。像COVID-19这样的新型疾病,有70%以上源自野生动植物和从事畜禽养殖的人们。所以,在农业集约化、森林不断退化和野生动物被过度开发和利用的今天,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但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IPBES专家约瑟夫·塞特尔(Josef Settele)告诉记者。
生物多样性评估专家桑德拉·迪亚兹(SandraDíaz)认为,“尽管每年动物与人之间的疾病传播已导致大约70万人死亡,但未来大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是巨大的。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和水禽中存在多达170万种已知类型且无法识别的病毒,它们都可能感染给人类。所以,其中任何一个病毒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疾病X’,可能的潜在破坏力、杀伤力甚至超过COVID-19。”
4月27日,IPBES全球评估报告组的3位联合主席之一、关系评估范围界定专家Peter Daszak博士提出建议:各国必须确保进一步加严国内关于环境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野生物种保护),并加大执法力度,从而让各利益攸关方以更加可持续、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展活动。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中国早已采取了行动。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此举更是得到民间组织、公众的认同与支持。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提出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检测,加大查处违法捕猎、贩运、营销、屠宰野生动物等非法行为的力度。
欧洲也积极参与进来。在2020年,欧盟及其成员国将领导并加强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努力。这些结论为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工作提供了政治上的指导。欧盟理事会呼吁欧盟委员会毫不拖延地制定一项雄心勃勃、切合实际和连贯一致的2030年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新政的“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的核心内容。
成员国一致强调,必须在各级采取紧急的全球行动,来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理事会强调了欧盟及其成员国为实现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通过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s)的重要性。
2020年,被很多人定义为“环境超级年”(Super Year for the Environment)。将于云南昆明举行的缔约方大会,有一项重要的议程——讨论通过《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制定下一个10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及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并为此制定行动方案。简单来说,这个框架将决定未来10年甚至30年国际社会将如何扭转人类生存重大危机——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和生态系统破坏,以及做出怎样的努力。
现在看来,爱知目标的遗留欠账、各缔约方未来10年的新路线图,都在等待着昆明缔约方大会的召开。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有哪些线上主题活动?
《生物多样性公约》官网
带话题#BiodiversityDay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Linkedin、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分享你与生物多样性的故事。
澳大利亚
5月22日正式开启为期两周的“#NatureNearYou”挑战,使用Questagame或iNaturalist手机应用程序将当地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照片上传到#NatureNearYou挑战活动中。收集的数据最终将存储在澳大利亚国家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中,为科学家和决策者提供重要数据,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
微博组织NGO将发起话题互动#寻找生物课代表#,让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粉丝与KOL加强互动交流,搜索相关话题获取科普性知识。
不仅如此,网友们可以制作趣味科普视频,科普视频发布带话题#地球应援团#。此外,中国绿发会将会开设多场直播连线,介绍海陆空的神奇动物,微生物的大世界等内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