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生态与生计兼顾 增绿与增收并进

蒋朝晖 发布时间:2020-08-13 16:36: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把培育发展绿色产业与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绿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的支撑和保障,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2019年,普洱市8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摘帽,澜沧县高质量通过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全市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全市60万贫困人口“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的目标全面实现。

  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实靠山”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介绍,普洱市区位独特、生态优越、资源富集,是七彩云南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缩影。曾经的普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10个县(区)中有9个贫困县,其中有两个是深度贫困县,有60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8.6%,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4%,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10个县(区)中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4个世居民族中有5个“直过民族”,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10个县(区)中有4个边境县,区域性、整体性贫困问题突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141元,低于全国2996元,低于全省268元。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山区、贫困是普洱市情的真实写照。

  普洱市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最可喜的变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嬗变。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人畜分离、庭院干净、家居整洁、村庄美丽、蓝天白云、鲜花盛开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群众文明素质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最振奋的变化是富民支撑产业的蝶变。茶叶、咖啡、澳洲坚果、沃柑、牛油果等成为群众的“摇钱树”,肉牛、生猪、瓢鸡等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和“坚实靠山”。

  着眼交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普洱答卷,普洱市以全国唯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总抓手,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升级、三产抓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成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思茅区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思茅区、孟连县分别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培育249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龙头企业绑合作社、绑贫困户),实现产业有效带动全覆盖。聘请28名院士作为政府顾问,建成院士工作站17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澜沧县依托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曾经闲置的林地1亩收入高达10万余元。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20万亩,涉及农户25万户,从业人员48万人,人均收入达3050元。成功举办五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全国率先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第一家发布GEP核算成果。全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7340亿元,居全省第一位。获有机认证企业和证书数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证书数居全国第一位。

  据介绍,2019年,普洱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河(湖)长制考核成绩等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GDP保持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绿色GDP占比达94%。世界生态经济学家小约翰·柯布在考察普洱市后,发出了“生态文明的未来在中国,绿色发展的示范在普洱”的赞叹。

  绿色发展有了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普洱市副市长杜建辉认为,普洱市在决战脱贫攻坚进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立足绿色生态优势、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开展产业扶贫。

  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普洱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脱贫攻坚筑牢绿色理念;始终坚持有机路径,为脱贫攻坚开启绿色引擎;始终坚持科技为先,为脱贫攻坚汇聚绿色动力;始终坚持机制创新,为脱贫攻坚分享绿色财富;始终坚持突出特色,为脱贫攻坚拓展绿色渠道。

  通过党建引领,普洱全市上下走绿色发展的脱贫攻坚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不移。在大力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基础上,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为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既培育了多元富民绿色产业,又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产业扶贫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确保了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绿色发展之路不走偏。

  坚持有机路径使普洱市初步形成了一条用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有机产业链的贯通,有机产品优质优价得到充分体现,群众的发展动力越来越足,手中的“绿饭碗”已经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着眼拓展绿色发展渠道,普洱市立足民族文化优势,以延续发展地方少数民族生态文脉为主题,打造澜沧县老达保音乐小镇、景迈山茶林等一批文化景区、景点,使民族文化产业成为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融入云南省全域旅游战略,推动生态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以宁洱那柯里、思茅高家寨、茶博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集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让群众守在自家门口就能挣钱致富。深入实施生态扶贫,优先选聘1.5万余名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达9200元,实现森林保护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双赢”。

  卫星表示,下一步,普洱市将夯实产业基础,切实提高脱贫质量成色。重点打造现代林产业、旅游康养产业、高原特色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生物药、茶、现代制造业3个“五百亿级产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两个“百亿级产业”,大力发展茶叶、咖啡、沃柑、澳洲坚果、美藤果、牛油果、中药材和生猪、肉牛等高原生态特色种养殖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从脱贫稳步走向富裕。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