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控水站运维质量专项检查如何保证效果?
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即国家空气城市站)不同,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国控水站)一般都建在城市边界等城郊位置,站点之间间隔较远。这一点在地处西南、城市间距离本就较远的云南省体现得尤为明显,也让云南检查组的行程“慢了半拍”。但他们并未因此减少检查点位或降低检查质量。
刚刚过去的1个月,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以下简称监测司)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在全国各地随机抽取的206个水站,联合开展了一次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运维质量专项检查。
不能提前准备的现场测试
拎着便携式设备、标准样品等几大件工具与物品,检查组每到一个水站就立即按照分工开展工作,检查采水口周边及管路、现场五参数比对和盲样测试、查看历史数据和运维记录、调取监控录像和相关材料同时开展,在每个水站要停留2-3个小时。
最耗时的是盲样测试。记者在检查现场看到,检查组带来4种专门定制的盲样样品,用于现场开展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测试。被核查运维人员配好试剂后,将其拿到站房内的仪器处测试,只允许按一下“启动”键,之后就等着测量结果,每种样品测试需要15-40分钟不等。现场配制过程首先考验运维人员的操作规范性,测试结果又考核水站仪器的准确性。
和盲样测试一样“当场出结果”的,还有五参数比对这一项。针对相同的水样,检查组带来的便携式设备和被检查水站内的在线设备现场比对测试结果,以核查在线设备是否准确。这就需要保证比对方法和操作的科学、规范。
记者看到,检查组人员每到一个水站,便立即将便携式设备稳定15-30分钟,并进行校准。“和例行检查一样,我们带的便携式设备都是‘一用一备’,开展比对前还要确保便携设备与在线设备探头同位。”组内同行的检查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只有我们自己的设备准了,才能去核查别人。”
“骗不了人”的历史记录
在检查每个水站时,记者总会看到有一两位专家几乎从一进站就一直盯着电脑上的国家水质自动综合监管平台,还时不时翻看数据,用手机拍照,认真地分析。
在平台上,记者看到专家一般要调出被检查水站今年6-9月3个月的历史监测数据,掌握被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查看高锰酸盐指数等各项指标的数据趋势。发现数据出现明显的、持续性偏高或偏低等情况的,都要先比对关联指标的数据变化情况。
“判断为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的,我们就需要去查询对应时段的运维记录了,看看运维人员有没有第一时间来水站进行规范处理。”一位专家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解释,“这是用来核查运维人员有没有及时、规范运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就是用记录说话。”
在他点开的各条运维记录里,记者看到,除了填写着各项记录站房情况的选项外,还都附上了现场照片,并标注有时间和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这是根据现在的运维要求,所有的操作要全程留痕。”
除了站房工控机、系统内运维记录,检查组还特别关注视频监控录像。广东检查组对记者说,“我们要求被检查水站至少留存近一个月的监控录像作为检查依据。监控拍到的画面是很难造假的。”云南检查组也表示认同,“视频监控可同时检查运维公司、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检查公司,看看这三方的责任是否都落实了。”
“互相不熟”的专业人员
“早知道你们要去北京的这个站,我们就提前去再准备充分一些了,起码把门口的宣传栏更新一下呀!”前期在江苏检查组内认识的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在听说记者跟随北京检查组去了某个水站后打趣道。
事实上,针对这次专项检查,每个组内虽然除了监测司和总站派出的领队专家外,都是专门从地方省级环境监测站或流域监测中心抽调的技术专家,但专家们提前并不知道自己要查的是哪些省市,更别提哪个站了。“我是在出发前两天,都要订票了,才告诉我去无锡的。”北京的专家对记者说。
从2018年完成事权上收后,为保证全国1881个国控水站的运维质量和规范性,除了运维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和自查外,平时还有专门的检查公司进行不间断、不定时的例行检查。那么如何让这次的专项检查更有效果呢?
检查组想到的办法是“交叉”,即原本负责固定省份例行检查的检查公司互相“交叉”,到不同的省份去。这样一来,针对“初次见面”的水站和运维人员,那些平时因为“太熟悉”而可能被忽略的问题得到了关注,检查更能做到客观、全面。
“交叉”还有别的好处。一位来自山东省的专家对记者表示,“这次除了完成检查任务,我们也能与别的专家交流其他地方的不同经验,互相学习。”另一位来自浙江的专家也表示认同,“跟大气站相比,水站内的仪器设备处理的是湿样品,这对常年不间断运转的仪器要求就更高,其维护也更加复杂。在运维管理水平上,国控水站是走在省控水站前面的,国家层面的管理经验,我们地方上也可以借鉴学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