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桂西山村“换装”记

徐海涛 发布时间:2020-11-12 15:54: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桂西大石山区的广西凌云县下甲镇彩架村大屯,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生态宜居画卷: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公路两旁楼房林立、草木葱茏,一些民居庭院前的盆景花开正艳,视野远处则是云雾缭绕的群山。

  在河岸边,57岁的彩架村村民罗永然忙着清扫步道,身为贫困户的他,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每月领取公益性岗位工资。谈及村屯变化,罗永然很感慨:“过去屯里破破烂烂,不少民居楼上住人、楼下养猪,环境很差,而且到处是泥巴路,现在干净漂亮多了。”

  凌云县是广西深度贫困县之一,境内山地面积超过90%,昔日不少山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短板突出,发展相对滞后。在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的彩架村,许多群众曾守着山坳间为数不多的土地种粮维生,增收渠道有限。

  “201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左右,现在已经翻了几番。”彩架村党支部书记劳伦介绍,近年来,当地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发展种桑养蚕、特色养殖等产业,并由政府带动参与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如今彩架村不仅顺利脱贫摘帽,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记者沿着硬化的巷道在村屯走访时看到,不少民居进行了风貌改造,房前屋后装有太阳能路灯,并配有新的排水、排污系统。在罗永然家,改造后的新家添置了不少电器。“现在山里变化也大,许多山坡地都种上了桑树,仅种桑养蚕,我一年收入就有两万多元。”罗永然说。

  在凌云,像彩架村这样美丽“换装”的山村并不少见。下甲镇平怀村四周环山,山多地少,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曾困难重重。“村里半土半石,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难成规模,碰到干旱季节,看天吃饭。”平怀村党总支书记郁再俭说,由于贫困,村民曾大量外出务工,不少田地都撂荒了。

  作为返乡的能人,郁再俭结合在外打拼的经验和当地的地理条件,决定将桑蚕产业作为村里的主打产业。由于当地交通不便、产业底子薄,对于种桑养蚕这种“新鲜事”,村民们一开始普遍心存顾虑,最初动员时,全村400多户只有几户愿意参与。

  为了改变山村穷貌,郁再俭带头承包下村里的1000多亩地,一边种桑,一边学习养蚕技术。经过几年努力,桑蚕产业有了起色。郁再俭的成功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如今,平怀村有300多户村民参与种桑养蚕,全村桑园面积超过8000亩。

  记者在平怀村走访时看到,成片的桑林给山区披上“绿装”,不少村民正投身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有的村屯经过改造宛若公园。“现在村里成立了4个合作社,结合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正在打造‘桑叶养蚕—桑葚采摘—桑果制酒—桑枝育菌—蚕茧制丝—桑园造景’一整条产业链。”郁再俭说。

  “山村的发展要念好‘生态经’,我们因村施策,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说,目前,当地正在大力推进覆盖3个乡镇的“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涉及11个行政村,其中6个是贫困村,伴随着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未来将有更多山村实现美丽蝶变。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