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生态兴安书写绿色答卷

发布时间:2019-06-30 19:32: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青山含黛,绿水如蓝。初夏时节,穿行在兴安大地,一幅山清水秀的精美画卷映入眼帘。

  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到生态建设项目区,从重点项目施工点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兴安盟活力涌流,足音铿锵。

  一季度,全盟开复工重大项目25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1亿元,同比增加6.1亿元,增长68%……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亮眼的成绩单面前,兴安盟广大干部没有沾沾自喜,更不敢稍有懈怠,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我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子薄、欠账多、基础差、实力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还有许多坡要爬、许多坎要过,还需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如是说。

  生态是兴安盟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绿色是兴安盟最大的特色。

  如何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落后欠发达地区如何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实现跨越追赶?

  直面发展之问,兴安盟以“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在领导干部中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对标先进找差距,借鉴经验补不足,理清思路聚共识,激发起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生态兴安筑梦绿水青山

  6月的阿尔山草木葱郁,层峦尽染;哈拉哈河流水淙淙,清澈见底。宁静致远的意境、恬淡秀美的风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通过绿水青山招引八方人气,去年我们这里接待游客432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3亿元。现在全市7万多人,有近4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业。”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不无自豪地说。

  受益于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阿尔山市已由边陲小镇变身旅游名城。

  立足生态谋发展、围绕旅游抓产业。拥有草原、森林、温泉、冰雪等多种独特旅游资源的阿尔山市,近5年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20%。

  旅游产业不仅是绿色产业,更是惠民产业。在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文化公司的树皮画制作车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树皮画传承人李艳红老师正在埋头剪贴制作“金陵十二钗”肖像画,一个个体态婀娜的佳人跃然画上,栩栩如生。

  “现在游客来得多,我们纯手工制作的树皮画供不应求。”林俗文化公司副经理贾志岭笑着说。

  贾志岭以前是当地的伐木工人,森林禁伐以后,到外打工谋生。这两年看到家乡旅游业越来越火,就回来加入林俗文化公司,负责生产销售,月收入5000多元。

  该公司还组织开展树皮画脱贫扶智技能培训,将一些简单的工艺品发放到当地的贫困居民手中,帮助更多家庭增加收入。

  今年,阿尔山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码,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计划完成营造林4.7万亩,完成哈拉哈河、阿尔缮河治理工程,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兴安盟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盟森林覆被率达到32%,46%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兴安,已成为兴安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月底,兴安盟委举办“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高级研修班”,组织5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走进浙江湖州和丽水两市求取“真经”,解码点绿成金的“浙江经验”。

  身临其境学习,认真比较思考。大家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找准了短板;也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了努力方向。

  “全盟森林资源南北差距较大,分布极度不均衡,北部阿尔山地区覆被率高达78%;中南部缺林少树,与科尔沁沙地接壤的科右中旗森林覆被率仅为17.51%。”

  在盟林草局局长白长峰看来,生态建设还需加倍努力。要利用3年时间完成人工造林任务100万亩,确保全盟森林覆被率达到33.3%以上。

  思想上能否破冰,决定行动上能否突围。今年,兴安盟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建设,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力度,实施科尔沁沙地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河湖连通等工程,为大美兴安锦上添花。

  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提供绿色支撑,结出“美丽经济”硕果。

  科右前旗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苗木补贴政策等措施,林果面积达到20多万亩,盛果期亩均收益3000多元。小林果既绿化美化了山坡,也成为农户的增收致富果。

  科右前旗旗委常委、副旗长周文说:“今年我们引进井泉药业中药产业园,引导农户实施林药间作,今春新栽植果树6万亩,目标是到2020年林果栽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

  生态兴安构筑富民产业

  一方好山水,馈赠一季好食粮。

  说起兴安盟的主导产业,首先想到的就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兴安盟大米”。

  端午节前,兴安盟百万亩波平如镜的水田插上了绿色的稻秧。放眼望去,沃野良田青秧满塘,宛若“江南水乡”。

  兴安盟处于北纬46度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区域,具有种植水稻的天然优势。兴安盟把种植优质水稻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去年种植水稻118万多亩,总产量70余万吨。水稻产业成为最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今年,兴安盟播种水稻预计达到131万亩,同比增加13万亩。目前,“兴安盟大米”销售网点发展到2000余家,一季度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大米2.7万吨,实现收入2.8亿元、增长9.1%。

  扎赉特旗作为兴安盟水稻生产主产区,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扎赉特大米成为兴安盟大米中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兴安盟政协副主席、扎赉特旗委书记姜天虎说:“我们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立足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突出围绕‘稻米玉米、肉牛奶牛、甜菊糖甜菜糖和全域旅游’,构建起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兴安盟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绿色生态牌,大力推动米产业“双百双千”工程、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旅游业“双百双千”工程,努力建设国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段时间,突泉县农牧业和科技局局长王海军为筹备建设“牛联体”而忙碌着。他打开手机微信群说:“一个群已经装不下了,参与‘牛联体’的龙头企业、养殖场主超过了600多人。”

  突泉县围绕“为养而种、为牧而农”,采取“放母收犊”、企业托养、政府贴息、成立畜牧120服务中心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肉牛数量今年有望突破10万头,成为东北区域最大的安格斯牛优良品种扩繁基地。

  兴安盟厚植生态绿色经济,构筑强盟富民产业,以玉米、大米、肉牛、奶牛为代表的“两米两牛”已形成了行业集聚效应,4条全产业链全部有望实现从100亿至数百亿元的产业规模。

  “我们要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以‘两米两牛’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兴安盟农牧局局长邱枫说。

  以这些富民产业为支撑,兴安盟通过产业扶贫、住房保障“两挂车”和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政策措施,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在2018年实现减贫3.1万人的基础上,今年确保1.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生态兴安钟情绿色发展

  大学习大讨论的深入推进,吹响了兴安盟以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

  从5月初开始,兴安盟进入项目集中开工季。中广核日产5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300万千瓦平价风电基地等一个个绿色、低碳、循环的绿色项目相继开工,各旗县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的生动局面。

  在科右前旗,京蒙糖业万吨生物转化分离木糖醇、 L-阿拉伯糖项目、科尔沁塔拉城中草原等28个重点项目开复工,总投资271.17亿元。

  旗委副书记、旗长李振林说:“我们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以聚集清洁能源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努力走出符合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科右中旗,蒙能2×66万千瓦电厂项目、禾森新能源30兆瓦秸秆气化热电肥联产建设项目等12项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01.15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9.92亿元。

  来自北京的花仙子农业公司规划建设200亩的田园花海,并计划流转2000亩土地,发展花卉蔬菜种植与旅游观光产业。公司负责人白志刚信心满满:“作为京蒙帮扶项目,我们将发挥种子、技术、渠道优势,将这里打造成一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的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突泉县,中广核生物天然气项目、极铸实业5万套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加工项目等2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地生根”。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弥补工业短板,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

  绿色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兴安盟瞄准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引进增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引导发展要素向中高端产业集聚,把“生态绿色”标签鲜明地镌刻在了转型发展进程中,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记者 韩继旺 于海东 胡日查 高敏娜)

  【记者手记】

  巍巍兴安岭 ,滔滔洮儿河。

  从自治区西部转战东部兴安盟采访,感受最深最强烈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那美妙的景致,诗意的韵味,不由得醉了心田。

  好空气、好环境、好生态已成为兴安盟最鲜明的特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谋定而后动,行稳而致远。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次次生动实践,兴安盟深入推进“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全盟上下汇聚起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今天的兴安大地,绿色成为那一抹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