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工艺

西藏传统藏陶制作工艺传承千年再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0-11-24 09:5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比如镇尼囊村曲桑陶器然布经济合作组织手工艺人制作陶器 摄影:王淑

  中国西藏网讯 西藏制陶工艺历史悠久、种类和形状繁多,这是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到目前为止能够完全传承制陶工艺的手艺人极少,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失传。

  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比如镇尼囊村的制陶工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并从未中断,现在人们依旧传承着具有高原特色的制陶工艺。

  “它把藏民族的文化、生活、智慧、勤劳、勇敢及风俗习惯等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曲市比如县比如镇尼囊村曲桑陶器然布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达祖说,陶器不仅在生活中用途极大,其观赏价值也极高,在世界文化历史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为那曲市比如县比如镇尼囊村曲桑陶器然布经济合作组织生产的陶器 摄影:王淑

  怒江河畔的尼囊村景色优美,这里高山白云相伴,森林与草原镶嵌,河流晶莹剔透,春夏季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听老一辈人说,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公主在此落脚休息,当时被此美景吸引,心中胜喜,因此取名为尼沃囊(藏语意为欢喜之林)。

  当时此处无人居住,直到十七世纪,来自西藏昌都卡若区擅长制陶的巴扎家族的儿子白玛扎西来到此地,在此定居。白玛扎西制作日常陶器品,但当时因交通条件差,只能依靠人力和牲畜来运输,主要为周边的居民和各寺院提供日常陶器和宗教陶器用品。

  比如县陶器的美名传遍了那曲东部地区,可后来因社会动荡,制陶手艺衰弱多年。


图为达祖 摄影:王淑

  2015年,尼囊村村民达祖、贡求培杰、索郎尼玛、塔曲次仁、桑嘎、贡求达杰等六名陶匠再次努力学习制陶手艺,正式成立“比如镇尼囊村曲桑陶器然布经济合作组织”,使该手艺得到传承。

  在合作组织成立之初,由于资金有限,达祖动员尼囊村每户集资2万元才初步建成,那时候由于手工艺技术落后,陶器产品质量不稳定,制作的陶器产品并未产生实际收益。

  2019年,老一辈手工艺人对现有的原料选用、制陶工艺等进行不断改良,现有产品质量不断向精致化迈进。经过多年用心经营,该合作组织运营逐步走上正轨,传统手工艺陶器产品在那曲市重新打响名声,收益不断增加。


图为塔曲次仁制作陶器 摄影:王淑

  “一名学徒工要认真学习1年才可以初步掌握制陶技艺。”合作组织陶器艺人塔曲次仁说:“现在合作社生产的传统陶器和现代生活化陶器各占一半,一般采取订单式生产的方法,尤其是生产的传统陶器在那曲市供不应求,重新打出了知名度。”

  在日常生活中,藏民族家家户户都使用陶器,也收藏陶器艺术品。陶器用品有陶罐、陶碗、陶壶、酒罐、茶罐、汤罐、陶灯、陶埙等,涉及到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尼囊村实现村民每户集资的2万元资金回本,2019年该合作组织总体收益达40余万元,其中陶器产品单项收益就达16万元,年底每户分红约6000元,带领村民们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图为贡觉塔钦(左)制作陶器 摄影:王淑

  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农牧民传统手工艺品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该合作组织充分以艺术节和那曲市电商平台为依托,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产品,有效打开了销售渠道。

  陶器既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对于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来说,陶器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者。达祖说:“陶器文化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依旧散发着它的光芒,我们也会将这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的陶器文化发扬下去。”(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二召)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