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工艺

罗旦:“做舞台的耕耘者、艺术的传播者”

发布时间:2023-08-10 10:44:00来源: 西藏日报


罗旦和《犀鸟》舞剧演员合影。


罗旦在教舞蹈表演本科男生基本功。


罗旦给研究生们讲述西藏舞蹈。


罗旦与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亲切交谈。


罗旦在给舞蹈表演本科女生上课。


罗旦的著作《西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罗旦担任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艺术顾问,这是《唱支山歌给党听》表演现场。


罗旦对《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演员们进行指导。

  西藏民族民间歌舞风格独特、种类繁多,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现任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的罗旦,38年来,在西藏从事舞蹈的创作、教育、理论研究,是名副其实的西藏第一位舞蹈教授。

  1966年,罗旦出生在西藏比如县一个牧民家庭。凭借着藏民族特有的舞蹈天赋和对舞蹈的热爱,罗旦在10岁的时候,被比如县文艺宣传队选中,后来又上了比如中学文艺班,开始了边演出边学习的生活。

  1980年,罗旦成为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在这所培养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等艺术专业人才的学校里,他汲取着来自艺术海洋的知识,不断充实着自己。1985年,罗旦留校任教,正式踏上了与舞蹈相伴、与艺术相伴的路途。

  在罗旦看来,舞蹈就是情绪和内心感悟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他认为,舞蹈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肢体,一个是心、也就是情感。只有用情感来带动肢体,舞蹈才有生命力。

  “舞蹈教学和拜师民间艺人有很大不同,在舞蹈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代表性、训练性、系统性,强调规范化,以共性的培养为主。”罗旦在舞蹈教学课上多次强调,专业的舞蹈教学培养出的舞者,须具备能够充分表现舞蹈个性的共性特征,规范化的共性要求是舞蹈质量与风格的保障。

  西藏的民间舞蹈品种繁多、枝繁叶茂,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舞蹈品种,热巴、果卓、果谐等,而每个品种之间内部又形成多个支系,形成了众多、庞大的民间舞蹈种类。罗旦以传统的堆谐教育为例,向记者展示了教育方式的不同。“民间艺人的教法多以模仿为主,手部动作和脚下动作同时传授,舞蹈的动作名称、背后的文化等表述不是很清楚。舞蹈教学则是理论和动作同时教,动作是要求先手部动作再脚下动作,手部动作为什么不同于‘果卓’‘果谐’的舞蹈动作,脚下动作哪里单踏、双踏、连踏都要跟学生讲得明明白白。”罗旦说,“舞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还必须用动作表达出‘知其然’。”

  可以想象,这样一位有着执着追求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一定是很严格的,学生们都怕他。学生格桑坚才毕业后在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工作,回忆起罗旦老师,他至今感恩其严谨的治学作风。

  “有一次上课,罗旦老师提问这个提脚是怎么个提法,我小声嘀咕‘就那么提呗’,老师就让我现场演示,是提45度、提60度还是提90度、180度,还很严厉地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一定要动作严谨,一丝不苟。”格桑坚才说,老师的教育让自己受益终身。

  以严谨的态度从事舞蹈艺术教育38年来,罗旦先后教授过民族民间舞、基本功、剧目、西藏民间舞蹈导论等课程,先后培养了几千名从事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舞蹈表演等一批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其个人于2009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38年来,罗旦创作的艺术节目在全国各类舞蹈大赛中获得众多奖项,1988年代表西藏艺术家参加香港第三届国际舞蹈学院节,1992年代表西藏艺术家出访美国、加拿大进行巡演,2002年代表西藏艺术家参加“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一周年”庆祝活动。

  38年间,罗旦结合课程实践,参与完成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国家重点课题《拉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学生艺术素养的调查研究》,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藏民间舞蹈资源在西藏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他发表的《创立藏族舞蹈基础训练课之我见》《浅谈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论西藏民间舞蹈教学》等论文在西藏民间舞蹈学术界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也印证了他不断在选择与提炼、探索与超越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秉持着严谨、执着的教学研究态度。

  “是党把我从那么偏远的牧区培养出来,给了我学习、成长的机会。我的师长们教育我要用舞蹈去展现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我也要把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民族团结的情谊传递给我的学生,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罗旦说。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