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

发布时间:2021-02-24 08:46: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牛新年,青海高原农牧民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藏族民众,正享受从“流口水”的糌粑到“镇馆之宝”VR体验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

2月23日,青海西宁,市民利用VR浏览长达608米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牛新年,青海高原农牧民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藏族民众,正享受从“流口水”的糌粑到“镇馆之宝”VR体验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2月23日,青海西宁,市民利用VR浏览长达608米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牛新年,青海高原农牧民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藏族民众,正享受从“流口水”的糌粑到“镇馆之宝”VR体验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酥油、炒面捏成的糌粑,干肉、生肉、熟肉……出生于三江源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扎西多杰,一口气数出好几种儿时新年美味。

  如今,像扎西多杰一样的很多藏族民众,餐桌越来越丰盛。扎西多杰说,现在和过去比,就像天上和地下,水果、蔬菜、饮料应有尽有,全家过年的口粮可能是平常一两个月的量。

  “但我还是爱炒面,每天还得吃一块半个手掌大小的生肉。”扎西多杰钟情老味道,“一次在寺院,我看到僧人们用酥油拌炒面,闻着糌粑的香味,就流了口水。”

  煨桑、射箭、赛马、民歌对唱……年过七旬的青海藏族文化专家角巴东主,难忘小时候的新年“文化大餐”,“老人们说,过年都要干吉祥事、说吉祥话。因为这几天可能关乎一整年或一生能否吉祥”。

  相比传统“文化大餐”,一些新式新年“文化大餐”也已端上桌。

  从农历大年三十开始,久负“格萨尔说唱艺术之乡”“雪域山歌之乡”盛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牧民成为篝火晚会、山歌大赛、舞蹈大赛、格萨尔艺人吟诵大赛的主角。

  杂多县是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发源地。杂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青梅才仁说,前两个新年,重大雪灾及新冠肺炎疫情接踵而至,准备好的“文化大餐”难以上桌,而今年,系列活动格外热闹,大家就像憋了股劲。

  当地新开业不久的印象杂多·格萨尔神授艺人之家天天爆满。“八位神授艺人在此表演,大家可以免费听,也可以点杯藏式茶品,收入支撑艺人之家的运营。”青梅才仁介绍。

2月23日,青海西宁,市民利用VR浏览长达608米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牛新年,青海高原农牧民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藏族民众,正享受从“流口水”的糌粑到“镇馆之宝”VR体验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2月23日,青海西宁,市民利用VR浏览长达608米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牛新年,青海高原农牧民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藏族民众,正享受从“流口水”的糌粑到“镇馆之宝”VR体验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夏琼寺建筑模型,卫藏、安多、康巴三大区域藏族服饰,特别是用50个场景展现的长达608米、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双新年”前夕,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特意推出VR体验,令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充分碰撞。

  “这是我们首次将镇馆之宝彩绘大观等以VR形式展出,希望更多不能亲身到馆的民众,远程参观,传播高原文化。”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副院长多杰加说。

  即便可以VR体验多个展厅,但多杰加仍不满足。“今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计划继续提升观众的体验感,能更直观、鲜活、清晰地展现藏品。”

  角巴东主说:“希望让祖辈传下来的古老藏历新年文化传统原汁原味保存下来。但社会不断在发展,藏历新年加入一些新的形式或内容,如互联网元素,也非常受欢迎。”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