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从考古遗址回溯西藏千年历史

李泓庆 发布时间:2018-03-30 09:47: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关于藏民族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流传着“猕猴与罗刹女在山洞中交配生下后代”的传说,甚至在《西藏王统记》等藏文史书中也有记载。这是西藏历史在神话中的反映,当然不能以此作为信史。只有通过考古发掘的文物才是西藏历史最有力的证明。图为猕猴与罗刹女,图片来源:甘孜新闻网

西藏考古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西藏考古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持续发展,并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几个西藏重要的考古遗址,回望千年前的西藏。图为考古人员在昌都卡若遗址进行考古作业,图片来源:西藏商报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城东南卡若村,海拔高度3100米。“卡若”藏语意为“城堡”,传说元朝时,当地藏族群众筑城堡抗御元军,后虽战败城毁,名称却沿用为村名。卡若遗址距今约4000年至5000年,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它是西藏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古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时代标志最明确、遗物和遗迹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图片来源:卡若区政府网站

遗址出土文物多达3万余件,其中有一件双体陶罐,已成为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双体陶罐因其器形为两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连接而成而得名,陶罐整体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目前,这件陶罐正随着“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将持续到7月22日,身在北京的朋友可以前去一睹这件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点睛之作的芳容。图片来源:西藏博物馆网站

在卡若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其中有很多磨制得非常漂亮的骨针,说明当时的人已经有缝纫技术;卡若遗址先民种植的农作物以粟米为主;家庭养殖业不发达,仅见猪骨出土。图为卡若遗址出土的骨锥、骨针、骨网坠(针长2.3-6.1、锥长8-11.6厘米)。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网站

图为卡若遗址出土的石骨项链。装饰品共出土50件,质料包括石、玉、骨、贝等。图片来源:西藏商报

曲贡村位于拉萨河谷的北部边缘,1984年10月,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4000年以前的拉萨先民村居遗址。曲贡,藏语意为“水塘”,因此地早先有个大水塘而得名,现在水塘早已消失,但村名依旧。图为由布达拉宫远眺拉萨北郊的曲贡遗址,可对遗址一览无余。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杂志

曲贡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非常丰富,主要是骨器、陶片和兽骨等。它们证明了早在雅隆部落迁都拉萨之前,这里就有人居住。图为曲贡遗址出土的青铜箭簇,长5cm,把西藏使用青铜的历史由原来普遍认为距今约2000年(第八代吐蕃赞普时期)提前到距今约4000年。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为出土于曲贡遗址的铁柄铜镜,属于早期金属时代器物。镜面为铜,手柄为铁质。据考古学家推测,铁柄铜镜属于西方带柄镜系统,可能来源于南亚次大陆或者中亚,年代大致推断为公元前八世纪,反映了文化间的跨区域交流现象。图片来源:西藏博物馆网站

在曲贡遗址中还发现了。这件猴面陶塑高4.5厘米、宽4厘米,形象逼真,神态生动。联系到罗刹女与猕猴的传说,这件猴面陶塑也说明猴在藏族先民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似乎印证了藏族所谓的猕猴崇拜。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西藏气候最恶劣、自然条件最艰苦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曾经有两个王朝先后分别统治这片土地数千年的时间,即象雄王朝和古格王朝。古格遗迹名声在外;象雄王朝却因历史更久远、考古论证的难度更大而鲜为人知。图为阿里扎达县象雄国的中心国堡——穹隆银城遗址。图为象雄遗址,图片来源:藏地阳光

“象雄”翻译成藏文为“穹隆”,“象”是古代部落氏族名,“雄”即地方或山沟。据少量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王国(汉文史书称其为“羊同”“女国”等)至少在3800年前开始形成,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将象雄纳入吐蕃王朝的疆域,象雄退出了历史舞台。图为古象雄墓葬出土的鸟兽纹“王侯”汉字织锦,目前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图片来源:光明网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后,佛教才正式传入西藏。那么佛教传入前的西藏,是什么主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据文献记载,象雄曾是西藏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苯教的祖师辛绕在这里创立了系统化的“雍仲苯教”。苯教对后来藏族人宗教生活影响很明显,很多藏族人的习俗,如转神山、拜神湖、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等,都有象雄时代苯教遗俗的影子。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圣湖玛旁雍措岸边的经幡。图片来源:新华网

图为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第一面黄金面具。面具 14厘米见方,薄如纸片,大小与真人面部相仿。象雄国虽然物资贫乏,却拥有丰富的黄金矿藏。文献记载,羊同国(即象雄)的酋豪死后面部“易以黄金鼻银齿”,然后葬入岩穴,无人知道具体的葬处,因而贴身宝藏得以保存数千年。这类黄金鼻银齿,应该指的就是黄金面具。该黄金面具目前也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过去,人们对西藏高原缺乏了解,认为远古西藏是一块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经济文化落后。随着这些考古遗迹的发现,西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这些出土文物证明西藏高原数千年前就有了发达的古代文化,其程度不低于我国其他地区。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的神山冈仁波齐,是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耆那教的圣地。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西藏网 综合/李泓庆)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