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演小品办课堂 这些地方保护草原走心了

杨月云 发布时间:2019-01-18 09:11: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1月15日,由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人民政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的主题为“我从草原来”的草原治理和生计发展公众分享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兰则、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草原的桑杰,以及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东周群培,带着所在地牧民与自然相伴相守的经验,与关注环境变化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探讨草原与生活的关系。


分享会现场。摄影:陈卫国

  兰则是土生土长的牧民,放牧已近40年。2010年,兰则开始通过拍摄的方式记录草原。鼠兔与草原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自从拍摄了鼠兔题材的纪录片,兰则从深层次上认识了草原的生态变化,也了解了症结所在。通过观察和拍摄,兰则发现草密度越高,鼠兔的数量反而会减少,种草是一种保护草原有效可行的方法。


修复期的草原。兰则供图

  在当地牧民的管理下,种植当地的原有草种,同时发挥牲畜的作用科学养护。这样一来,包括其它物种在内的草原生态系统也会逐步恢复,牧民也可以在种草的过程中对草原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桑杰所在的甘加草原,总体面积700多平方公里。气候的剧烈变化和人为原因导致草场的退化。为了草原的休养生息,这里的牧民应用丰富的经验,对各家各户的牛羊蓄养数量和放牧时间作了控制,并创立了甘加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对牧民进行培训,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图为2018年自然教育课堂。桑杰供图

  为了宣传环保,他们还自发编排小品节目,效果非常好。对水进行生态检测,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区自我管理系统,以自然课堂的形式,教育当地学生。

  东周群培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自幼在自然环境下的成长经历,呼吁通过对水和水源地的保护,连接不同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群众,形成绿色社区生态乡村。


图为当地学习交流的公共空间,也是未来三江源地区传播零废弃理念的平台。东周群培供图

  基于传统文化践行民间环保,东周群培带来了玉树甘达村的故事。2017年夏天,甘达村的村民自发拆掉了村里密布的围栏,恢复了草场的集体治理。甘达村还有一个生态马帮,用生态旅游的方式帮助社区实现经济收益。未来,他们希望推出一个生态旅游网络,并构建世界第三极幸福牧场体验中心。


研讨会现场。摄影:陈卫国

  草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其中高寒草地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人类与草原的关系,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改变。

  在青藏高原,来自基层的社区与组织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实践尝试,积累了很多案例与经验。此次分享会是在“草原治理和生计发展”研讨会的基础上举办的,针对草原的生态状况、气候变化问题、草场管理和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探讨,共同交流,研讨会会期从1月14日持续至16日。(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月云)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